景德镇火车站右边巷子的新生:从市井角落到文化地标的蜕变

2025-04-05 06:17:03 | 来源:时这产倒新闻网
小字号

景德镇火车站右边巷子的新生:从市井角落到文化地标的蜕变

"哎,你听说过景德镇火车站右边那条巷子吗?"上周和本地朋友喝茶时,他突然神秘兮兮地问我。谁能想到,这个曾经被旅客匆匆略过的无名巷道,在2025年3月25号这天,竟然登上了《江南都市报》头版。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这条巷子的前世今生。


🔥 巷子改造前:破旧与烟火气并存

记得三年前我第一次路过这里,巷口堆着半人高的蜂窝煤,墙皮剥落得能看到里面的红砖。七八家老瓷厂的下岗工人支着竹床卖瑕疵瓷器,五块钱的茶杯上还带着窑变的青花纹。张大爷的修鞋摊最显眼——他总爱说:"别看我这摊子破,修过北上广白领的高跟鞋哩!"

当时整条巷子就靠三家店撑着:
- 老刘头开的拌粉店(凌晨四点就飘猪油香)
- 王阿姨的裁缝铺(挂着"专改牛仔裤"的硬纸板)
- 修了三十年手表的陈师傅(玻璃柜里摆着上海牌老机械表)


🌈 2025年的新生:政府出手,居民参与

去年夏天那场暴雨冲垮半堵墙,反倒成了转机。市政府掏出500万改造资金,但这次没找设计院画图纸,反而把方案摊开来让街坊们投票。你猜怎么着?七成居民选了"保留生活痕迹+现代艺术混搭"的方案。

现在走进巷子,眼睛都要忙不过来了:
左侧墙面是大学生画的青花瓷壁画,仔细看会发现烧窑、拉坯的工序分解图
右侧栏杆挂着居民提供的旧瓷片,阳光一照像流动的星河
地面镶嵌的玻璃砖底下压着老门牌、粮票这些"时间胶囊"


💡 矛盾与妥协:改造中的真实故事

改造这事儿吧,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。开锁铺的李阿姨差点把施工队告了——她家铁门被刷成蒂芙尼蓝,说"像殡仪馆的骨灰盒颜色"。最后还是设计师老周想出妙招:在蓝门上贴金箔描出传统锁纹,现在倒成了网红打卡点。

还有个插曲特有意思:
👉 施工队想拆掉公共厕所搞咖啡厅
👉 街坊们集体反对:"游客要拍照,我们还要过日子呢"
👉 最终方案是保留厕所,外墙做成陶瓷感应墙——人靠近会自动播放《青花瓷》伴奏


🚶♂️ 游客视角:巷子里的隐藏玩法

上个月我带北京来的朋友逛,发现好些外地人不知道的彩蛋:
1. 陶瓷盲盒机投币就能get学生手作(我抽到只歪嘴茶宠超可爱)
2. 每周六上午的以物易物市集(拿旧书换过手绘瓷盘)
3. 巷尾配电箱改的自助唱片亭(投入20元能刻录专属陶瓷CD)

要说最绝的,还得数那家"陶香居"。老板把传统碱水粑做成了陶瓷造型,配上釉里红餐具,发朋友圈能收获两百个赞。不过悄悄说,他家辣椒酱是真辣,吃完记得买隔壁婆婆的桂花凉粉解辣。


说到这儿,肯定有人要问:"改造后的巷子还是原来的味道吗?"那天碰见张大爷,他边修鞋边念叨:"现在年轻人爱来是好事,就是别再把我修鞋机喷成粉红色了!"你看,烟火气没散,反倒添了新鲜劲。要我说啊,城市更新就像揉陶土——既不能死守老模具,也不能全盘机器压,得找到那个刚刚好的手劲。这条巷子最聪明的地方,就是让老街坊成了活招牌,让游客变成了新邻居。下次来景德镇,记得右拐看看呀!


(责编:admin)
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