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靖的站街都跑哪去了呢

2025-04-05 02:56:38 | 来源:三点材凭新闻网
小字号

曲靖的站街都跑哪去了呢

哎哟,最近有没有发现曲靖街头的站街女突然消失了?👀 去年这个时候,建设路、麒麟巷还能看到三三两两的姑娘站在路灯下,今年3月25号我特意转了七八个老地方,愣是一个人影都没见着。这事儿可把附近开烧烤摊的王大姐整懵了:"以前夜里两点还有人溜达,现在十点不到街上就空了,我串儿都卖不动了!"


🔍扫黄打非?还是另有隐情?

要说这事儿得从去年冬天说起。2024年12月公安局搞了波"暖冬行动",光麒麟区就端了三个涉黄窝点。不过要说全抓干净了也不现实,毕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嘛。你猜怎么着?我托熟人打听才知道,现在这帮人都转战线上搞"云接单"了!就像外卖点餐似的,先在社交平台看"菜单",选好了直接约到指定民宿。有个前从业者跟我透露:"现在谁还站街啊?风吹日晒的,手机接单安全又方便,遇到便衣还能装成送外卖的。"


📱数字化转移的三大变化

  1. 接单方式升级:从"街头揽客"变成"线上预约",连支付都用虚拟货币了
  2. 据点分散化:原先集中在老城区,现在扩散到城郊结合部的日租房
  3. 客源年轻化:00后客户占比从15%飙升到40%,这帮小年轻更习惯网络交易

🚨整治力度加码的连锁反应

要说政府这回是真下本钱了。2025年开春搞的"天眼计划",在重点区域装了200多个带人脸识别的摄像头。有回我亲眼见着便衣抓人,那效率比美团骑手还快!不过这事儿也闹出过乌龙——上个月有个送快递的小哥,因为总在同一栋楼进出,被系统误判成"可疑人员",你说冤不冤?


💡老百姓怎么看这事?

我在南城门广场做了个随机采访,发现挺有意思:
- 开小卖部的李叔拍手叫好:"早该治了!以前总有大老爷们在我店门口晃悠,正经客人都不敢进来"
- 租房住的打工妹小陈却犯愁:"房租倒是降了300块,可听说房东要改造成电竞酒店"
- 最逗的是开摩的的老张:"这帮人转线上了,我拉客量少了三成,不过倒是清净不少"


🤔消失的背后是时代在进步

说实话,这事儿还真不能一刀切。你说站街女消失是好事吧,可那些四五十岁的下岗女工怎么办?我认识个化名红姐的,她跟我说现在改行做家政了:"擦玻璃比站街累,但睡得踏实。"不过也有转行失败的,听说有人跑去搞直播,结果因为不会说"家人们点点关注",三天就被淘汰了。


🌆城市治理的AB面

最近去老城区转悠,发现不少变化:
- 原先霓虹灯乱闪的巷子,现在改造成了文创市集
- 总飘着廉价香水味的便利店,开始卖现磨咖啡了
- 最绝的是某家情趣用品店,居然转型卖起了盲盒

不过也有街坊抱怨,说现在晚上太冷清,连卖炒粉的都收摊早了。这就引出了个新问题:城市治理和市井烟火气,到底该怎么平衡?


要我说啊,这事儿就像给城市做美容。去掉了碍眼的痦子,可别把血色也抽干了。站街女消失是治安进步的体现,但那些被迫转行的弱势群体,咱们是不是也该给条活路?听说最近社区在搞再就业培训,教大姐们做微商、搞直播,这路子就对了!毕竟啊,城市光有面子不行,里子暖和了才是真舒服。


(责编:admin)
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