廊坊桐柏附近站街:一场城市治理与民生需求的拉锯战

2025-04-05 04:07:21 | 来源:十平想姓新闻网
小字号

廊坊桐柏附近站街:一场城市治理与民生需求的拉锯战

🚶♂️💡您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有些街角总能看到三三两两的人站着聊天?廊坊桐柏附近站街这事儿,您听说了吗?2025年3月25号下午,我跟着导航七拐八拐找到这里,发现这地方的热闹程度完全超出想象——街边小贩的吆喝声、电动车的喇叭声,还有那些站在树荫底下不时张望的身影,构成了一幅特别的生活图景。


🌆现场直击: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

下午四点多的阳光斜斜打在桐柏路南段的旧围墙上,五十米不到的街面上,光我数到的就有七八个中年男女站在路边。穿碎花衬衫的王大姐见我拿着本子记录,主动凑过来搭话:"小伙子别拍了,我们就是闲唠嗑。"可旁边五金店老板老李偷偷告诉我:"这些人从去年冬天就常在这儿待着,说是等零工,但..."

这里有个矛盾点:明明三公里外就有正规的零工市场,为啥大伙儿偏要挤在这条背街小巷?我跟着两个拎着工具包的工人走了二十分钟,发现他们宁愿多绕路也要来这儿等活——问起原因,老张挠着后脑勺憨笑:"那边市场要收管理费嘛,这儿自由。"


💰经济账:五块钱盒饭背后的生存逻辑

跟站街人群混熟后,我算了笔实在账:- 正规市场日结工均价120元/天,但要交10元管理费- 街边接私活能谈到150元,还包午饭- 临时搬运之类的急活,时薪能翻倍"上个月给物流公司搬了三天货,比在市场多挣三百多。"四十出头的陈哥说着掏出皱巴巴的记账本给我看。但这种自由就像走钢丝——没有合同保障,去年就有工友被拖欠了半个月工资,最后只能自认倒霉。


🚧治理难题:猫鼠游戏的升级版

就在我蹲点的第三天,看到个有意思的场景:城管巡逻车刚拐进路口,街边的人群"唰"地散开,有的钻进便利店假装购物,有的蹲在报刊亭前翻杂志。等巡逻车一走,大家又像雨后蘑菇似的冒出来。

社区刘主任跟我倒苦水:"我们搞过六次集中整治,每次好不了半个月又回潮。"但有意思的是,附近居民态度两极分化——开餐馆的赵阿姨巴不得赶紧清理:"总有些醉汉闹事,客人都不敢来。"而修车铺的周师傅却说:"这些人天天在我这儿买烟买水,也算带动生意。"


🤔个人观点:治标更要治本

站在桐柏路生锈的公交站牌下,我突然想起去年在深圳见过的"灵活就业驿站"。人家把零工市场开进地铁站商业街,既方便找活又规范管理。咱廊坊能不能也试试这招?比如说:1️⃣ 把空置的社区活动室改成临时用工点2️⃣ 开发个官方接单APP,让雇主和工人直接对接3️⃣ 给接私活的工人买意外保险

说到底,站街现象就像野草,光靠铲是铲不干净的,得想办法把它移植到花盆里。前几天听说劳动局要在桐柏路试点"灵活就业角",这倒是个好兆头。不过关键还得看执行——别又搞成面子工程,最后工人嫌麻烦不肯去,那可就白折腾了。

这事让我想起老家菜市场的故事:十年前城管天天追着小贩跑,后来重新规划了摊位区,现在反而成了网红打卡点。城市治理这事儿吧,有时候换条思路,可能就柳暗花明了。


(责编:admin)
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