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江哪里有站大街的小
温江哪里有站大街的小?这个问题最近可把不少本地人给问懵了。2025年3月25号下午三点半,我在杨柳河边看到七八个大爷围成一圈,手里攥着手机争论得面红耳赤——嚯!你绝对想不到,他们居然是在研究手机地图上搜不到的"神秘坐标"。
顺着大爷们手指的方向看过去,春熙路和光华大道交叉口的人行道上,三五个挂着"便民服务"胸牌的小年轻正在给游客指路。穿红马甲的小王见我拍照,笑着摆手:"大哥别误会,我们这儿可是正经八百的社区服务点!"
仔细一问才知道,这些"站大街的小"其实是社区新设的便民服务岗。自从去年地铁23号线开通后,温江游客量暴涨三倍,光靠固定岗亭根本忙不过来。现在这些流动岗每天要处理200多件咨询,从找厕所到推荐美食全包办。
这事儿得从去年中秋说起。当时有个外地游客在国色天香迷路,硬是在商业街转了俩小时没找到问询处。社区主任老张拍着大腿说:"咱们得把服务送到人眼皮子底下!"
现在你走在大街上,每隔500米就能看见这些"人形服务站"。他们装备可齐全了:
- 随身携带双语地图(中英+方言版)
- 急救包随时待命
- 手机充电宝免费借用
- 🌟隐藏技能:能报出方圆三公里内所有公厕的坑位实时情况
今年最绝的是他们搞了个"二维码导航贴"。我在文化路试了试,扫墙上的蓝色贴纸,手机立马跳出AR实景导航。跟着地上的虚拟箭头走,七拐八拐还真找到了藏在老巷子里的钟水饺老店。
社区工作人员透露,这套系统上线半个月,街面问路量直接降了60%。不过也有大爷吐槽:"现在年轻人逮着人就问'能扫码为啥要张嘴',街坊邻居聊天都变少了..."
要我说啊,这事儿就像吃火锅配冰淇淋——新鲜是新鲜,但得掌握好分寸。上周我在南浦西路遇见个有意思的事:六十多岁的李大姐硬是拉着服务岗的小伙子学手机导航,结果俩人蹲马路牙子上研究了半小时。最后大姐掏出包里的叶儿耙塞给人家:"小伙子,下回还是直接问你快!"
城市发展这事儿吧,就跟炒回锅肉似的,技术火候要到位,但人情味这味调料可不能少。听说下周社区要搞"老温江带你看新城"活动,要我说这个点子就妙——既用上新科技,又留着老温江的烟火气。
站在地铁口看着这些忙碌的"街边小蜜蜂",突然想起二十年前满街跑的"黄包车导游"。时代在变,但温江人那股子热乎劲儿倒是没变过。下次您要是看见穿红马甲的年轻人,不妨过去唠两句,指不定能听到连导航都不知道的"宝藏攻略"呢!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