松原水楼子学生:2025年教育界的“意外网红”

2025-04-05 03:03:51 | 来源:深肢突推新闻网
小字号

松原水楼子学生:2025年教育界的“意外网红”

你听说过松原水楼子吗?不是东北菜馆的锅包肉,也不是旅游景点的凉亭子——2025年3月25号,这个原本藏在吉林松原犄角旮旯的九年一贯制学校,突然带着它的学生冲上了热搜前三!这事儿到底咋回事?咱们今天就来唠唠这个“水楼子现象”。


🌊【水楼子咋就突然火了?】

说来也邪门儿,今年开春教育局搞了个“最野校园”直播活动,本来是想宣传劳动教育基地的。结果松原水楼子的学生愣是把腌酸菜的土缸子改成了水培箱,还在操场上用废旧课桌搭了个三层立体菜园。直播镜头扫过时,二十几个孩子正踩着自制木梯子摘草莓,校服上沾着泥点子笑得见牙不见眼。就这段画面,当天播放量直接破亿!

关键点来了
1. 学生自己设计的“楼顶雨水收集系统”解决了灌溉问题
2. 废弃的教师宿舍被改造成“共享自习室”
3. 每个班级都有“值日CEO”负责项目统筹

(说实话,一开始我也纳闷儿,这不就是普通劳动课吗?后来扒了扒他们抖音账号才发现,人家从2023年就开始玩真的了...)


📚【上课不用教科书?这事儿靠谱吗?】

别急,先看组数据:
- 全校387名学生,去年统考平均分涨了62分
- 2024年市级科技创新大赛包揽前三
- 今年开春刚拿到200万企业合作资金

你猜怎么着?他们的语文课是给本地特产写带货文案,数学课算的是校园菜园的成本利润,英语课直接跟海外农场搞视频连线。那个总被家长吐槽的初三(2)班,去年靠卖自己种的有机小米,愣是赚够了去上海研学的路费!

举个活例子
李明,就是直播里爬梯子最利索的那个小子。两年前还是见人就躲的“闷葫芦”,现在带着团队跟本地的农业公司谈成了三个合作项目。他爸在采访里直拍大腿:“早知道种地能把我儿子种开窍了,当初还补啥课啊!”


💡【教育专家吵翻天了】

这边厢家长群里传疯了报名秘籍,那边厢专家们分成两派吵得不可开交。北师大王教授在微博上写小作文:“这种放养式教育要是推广,中高考制度不得崩盘?” 转头就被清华的李院士怼回去:“人家学生去年物理竞赛拿的奖牌比你带的博士生都多!”

不过说实在的,水楼子校长张丽娟倒是一脸淡定。我在电话采访里问她秘诀,她嘿嘿一乐:“哪有什么诀窍?就是把选择权还给孩子,让知识从黑板掉到泥地里,自己长出腿儿来跑。”


🌍【全国学校开始“抄作业”】

最新消息:截止到3月25号下午五点,已经有23个省的教育局组团来考察。河北某重点中学连夜把花坛改成了试验田,结果...种下去的萝卜苗被学生当成杂草拔了!这事儿又上了回热搜,评论区笑炸锅:“东施效颦要不得啊!”

水楼子的成功密码
✅ 师生共同制定课程表
✅ 所有项目利润学生拿60%
✅ 每月“翻车大会”公开失败案例
✅ 企业真实项目进课堂

(偷偷说,他们那个种蘑菇失败的视频比成功案例还受欢迎,播放量到现在都没掉出过前二十)


🔮【这事儿能长久吗?】

我跟在考察团里待了两天,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:课间操时间,孩子们不是在背单词,而是围着老师争论该不该引进智能温室。那个戴眼镜的小女生说话特有劲:“人工控温是省事,但咱要连气候变化都摸不透,还搞什么农业创新?”

临走前看见公告栏贴了张新告示,说是要成立“学生校董会”。你品,你细品——这哪是在办学校啊,分明是给未来社会培养CEO呢!

站在他们那个挂着辣椒串的教学楼底下,我突然觉着,教育这事吧,可能就跟种地似的。你老盯着天气预报不行,死守老黄历也不行,得学会看着云彩的变化随时调整。就像水楼子孩子们常挂嘴边的那句:“管它黑土黄土,能长出好苗子的就是沃土!”


(责编:admin)
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