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州有大活的地方:2025年就业新地标诞生记
哎,你听说了没?最近朋友圈里都在疯传一句话:"找工作别往北上广,徐州现在有大活!" 这话说得可真够玄乎的。这不,3月25号我特意起了个大早,跑到传说中的"徐州数字经济产业园"一探究竟,结果你猜怎么着?刚下地铁就被乌泱泱的人群惊着了...
早上九点的产业园广场,二十几个企业展位前已经排起了长龙。我随手拉住个穿格子衫的小哥:"兄弟,你这是应聘啥岗位啊?""嗐!新能源车联网测试员,月薪开价一万二!"小哥边说边晃手机,"您瞧,这都第五家面试了。"
转悠到京东物流的展台前,戴着红袖章的人事主管老李正扯着嗓子喊:"包吃住!五险二金!今天现场签约还能领安家补贴!"旁边立着的电子屏实时更新数据——嚯!光是上午就收了800多份简历。
要说徐州这次能突然冒头,可不是天上掉馅饼。市里新推的"数字新基建三年计划"真金白银砸了200个亿,光自动驾驶测试场就建了三个。我跟产业园管委会王主任唠嗑时,他掰着手指头算:"光是上个月,就有7家独角兽企业落户,带动的就业岗位少说五千个。"
说到这儿,老王突然压低声音:"知道为啥大厂都往这儿跑吗?咱这儿电费比深圳便宜三成,5G基站密度全国前三,最关键的是..."他神秘一笑,"政府给企业前三年免租金!"
摸着良心说,这次走访看到的数字确实吓人:- 新兴产业岗位同比增长280%- 技术工人平均薪资突破8500元- 00后求职者占比首次超过70%人社局刚发布的报告更劲爆:徐州春节后用工缺口突破10万大关,比去年同期翻了整整两番!
在产业园的星巴克里,我逮着个00后姑娘小陈。这丫头从杭州辞职回来,现在在本地做直播基地的选品经理。"在杭州挣1万月光,回来挣8千还能存钱。"她嘬着奶茶吐槽,"再说这儿房价才1万出头,通勤半小时——这不比在大城市当社畜强?"
正说着,旁边戴鸭舌帽的程序员小哥插话:"您可别说,我现在每天骑电动车上班,中午还能回家吃老妈做的把子肉,这日子给个阿里P7都不换!"
要说最让我感慨的,还得是45岁的老张。去年厂子倒闭时,他以为这辈子完了。没想到参加政府免费的数字经济培训,现在成了某电商平台的云客服主管。"刚开始连键盘都摸不利索,现在带着20人的团队。"老张掏出手机给我看工资到账短信,"上个月加上绩效,这个数!"屏幕上的12500元赫然在目。
转悠到下午四点,产业园的LED大屏突然开始滚动播放市长讲话。有句话让我印象特深:"咱不跟大城市比高楼,要比就比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。"这话听着提气!眼瞅着夕阳西下,广场上还有企业在现场面试。
说实在的,这趟跑下来我算是看明白了:徐州这次能成"大活之地",靠的不是运气,而是实打实的产业转型+民生账本算得精。那些唱衰三四线城市的人该醒醒了,新时代的机遇,早就不局限在几个超一线城市了。
临走前瞅见产业园门口的标语牌,红底白字写得敞亮:"在家门口,干出大名堂!"这话,我看靠谱。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