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州哪里有城中村?2025年实地探访实录

2025-04-05 06:52:46 | 来源:菜十子里新闻网
小字号

常州哪里有城中村?2025年实地探访实录

(叉着腰站在路边)哎你说奇不奇怪?明明高架桥都修到六车道了,地铁都通到金坛了,常州城里咋还藏着些"都市里的村庄"?这不,3月25号我揣着相机跑断腿,还真让我摸到了几处有意思的角落。


🏙️钟楼区藏着"折叠空间"?

从龙江高架拐进五星街道,迎面撞见个神奇场景:左边是玻璃幕墙的科创园,右边居然立着成片红砖老房。晾衣绳在半空交错,阿婆坐在门口剥毛豆,外卖小哥的电动车在窄巷里玩漂移。

"这儿叫叶家村,住了三百多户呢。"开小超市的王老板扯着嗓子跟我说,"去年说要拆,结果改成了什么'微更新'试点,现在连网红奶茶店都开进来了。"顺着他的手指,我真看见家ins风的咖啡馆开在裁缝铺隔壁,门口还摆着竹编的"常州"字样灯箱。

💡重点来了:这种新旧混搭的城中村,钟楼区至少还有6处,主要集中在勤业、北港这几个老街道。


📊天宁区的"时光胶囊"

坐BRT到红梅公园站,往东走五百米就踩进了完全不同的时空。青果巷附近的老社区里,民国时期的门楼和现代自建房肩挨着肩。76岁的周奶奶在公共水龙头边洗菜:"我在这住了半辈子,空调外机都装了五回——不是被偷就是被收破烂的顺走。"

不过有意思的是,这里的房租居然比周边小区便宜30%。在附近上班的小张给我算账:"单间月租800包水电,走路上班十分钟,省下的钱够我每周吃两顿海底捞。"说着他神秘兮兮掏出手机,"你看这巷子口的炒饭摊,抖音上都十万粉了!"


💬新北区的"魔幻现实主义"

要说最让人掉下巴的,还得数新北区通江路附近。三十多层的高级公寓楼下,居然藏着个自发形成的"夜市村"。白天看着就是普通停车场,傍晚摊贩们像变魔术似的支起帐篷,烤鱿鱼的香气混着美甲店的甲油胶味道,打工族和外卖骑手挤作一团。

"我们管这叫'垂直城中村'。"住28楼的白领小林端着咖啡杯指点江山,"楼上健身房游泳池,楼下五块钱剪头发,你说魔不魔幻?"正说着,她手机响了:"哎呀我酸菜鱼到楼下了!"转身就冲进货梯。


🌟城中村为啥"野火烧不尽"?

跟规划局的朋友唠了半小时,总算搞明白几点:
1. 房租洼地:同等位置便宜40%-60%
2. 生活便利:下楼就能解决所有日常需求
3. 改造缓冲:拆迁成本太高,不如渐进式更新
4. 情感羁绊:很多老人守着祖屋不肯搬

(挠头)不过说实在的,走在这些巷子里确实提心吊胆。电线像蜘蛛网似的在头顶纠缠,消防通道被电动车堵得严严实实,上次下大雨听说有户人家墙皮整片掉下来...


🚧2025年最新改造方案剧透

打听到些内部消息:政府准备搞个"城中村2.0"计划,不是粗暴推平重建,而是玩"混搭风"。比如在红梅新村试点"空中花园",给老楼戴绿帽子;把勤业二村的巷子改成步行街,让网红店和老茶馆当邻居。

最绝的是听说要搞"时光拼贴"——保留有故事的老墙,镶上AR显示屏,扫码就能看见三十年前的街景。这主意听着玄乎,但文旅局的人拍胸脯说年底就能试点。


(咬着笔杆子发呆)要我说啊,城中村就像常州的"活体博物馆",藏着最市井的烟火气。但总不能一直让年轻人白天在CBD喝手冲咖啡,晚上回出租屋数蟑螂吧?找个平衡点确实费脑子,不过看最近改造的几个样板村,倒是摸出了点"保留记忆+升级功能"的门道。

对了,你要是好奇现在哪些城中村值得逛,推荐去文化宫后面的双桂坊片区转转。那儿的老浴室改成了书屋,剃头铺子变身 vintage 买手店,混搭得挺有意思——记得避开早晚上下班高峰,不然分分钟被电动车流淹没!


(责编:admin)
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