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人格天津论坛:2025年这场穿越千年的文化趴踢有多绝?
嘿!你听说过天津最近有个地方能穿越回唐朝吗?就在上周六(2025年3月25日),滨海国际会展中心突然冒出大批"唐朝人",有人穿着齐胸襦裙直播带货,还有大爷大妈组团跳胡旋舞,这场面简直比过年庙会还热闹!原来这就是第二届唐人格天津论坛搞的大事情,听说当天来了三万多人,连天津文旅局局长都穿着圆领袍在现场当讲解员。
要说今年论坛最大的亮点,必须是"沉浸式唐风街区"。刚进会场我就惊了——左手边是复原的唐朝西市,商贩们用长安官话吆喝着"胡饼三文一个";右手边却是天津老字号煎饼果子摊,绿豆面糊的香气混着西域香料味,这组合简直绝了!更绝的是五大道来的咖啡店主,愣是把拿铁拉花做成了《簪花仕女图》,28块钱一杯还排队,你说现在年轻人图啥?可不就是图个文化味儿嘛!
这时候可能有朋友要问了:为啥非得是唐朝?论坛发起人王教授端着茶碗跟我说:"你看现在满大街的国潮设计,十个有八个都是从唐元素里扒拉出来的。天津作为港口城市,骨子里就有这种混搭基因,咱这是找文化根儿呢!"
要说今年最火的展区,当属数字唐朝体验馆。我亲眼看见个00后小姑娘,戴着AR眼镜在临摹《步辇图》,画着画着突然李世民就从画里走出来了!现场工作人员小刘跟我说,他们这套系统能识别三十多种唐代笔法,画错的地方会有虚拟颜真卿出来指导,好家伙这补习班得值多少钱?
不过要说接地气还得看手作区。杨柳青年画传承人张师傅现场教学,带着游客用平板电脑画年画。你猜怎么着?六十多个老外组团来学,有个法国小哥把生肖虎画成了跳跳虎,愣是拿了创意奖。张师傅叼着烟杆笑:"挺好,唐朝那会儿胡商比这还多呢!"
逛到文创市集我算是开眼了:古法香膏做成口红造型、唐三彩手办能蓝牙连手机、连唐代茶道都开发出盲盒套装。95后摊主小林边打包边跟我唠:"您看这个《韩熙载夜宴图》立体书,我们团队五个美术生肝了半年。现在年轻人不是不喜欢传统,是讨厌说教——得让他们能上手玩!"
这话还真不假。我在茶歇区碰到个带着娃的宝妈,她家五岁小姑娘正用黏土捏茶宠:"去年带她去博物馆看文物,回来就闹着要买陶俑玩具。今天可算找着组织了,你看这捏的胖丫头,说是照着杨贵妃养的猫捏的。"
下午的主论坛更是干货满满。南开大学历史系李教授放了个猛料:"根据最新考古发现,唐代天津军粮城遗址出土的陶罐里,检测出了阿拉伯乳香成分。这说明咱们天津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是国际港口了!"现场顿时响起一片"好家伙",有个大爷激动得直拍大腿:"我说咱天津卫的包容劲儿哪来的,敢情是祖传的!"
更劲爆的是文旅局公布的规划:要在滨海新区建"数字丝绸之路体验馆",用区块链技术还原唐代商船的交易场景。负责技术的90后工程师小赵挠着头说:"最难的不是技术,是怎么让波斯商人和扬州掌柜的能讨价还价——我们给AI喂了三百多卷唐代契约文书呢!"
要我说啊,这届唐人格论坛最妙的不是复原了多少文物,而是让老百姓真切摸到了文化的温度。就像现场那位穿着破裙直播的汉服店主说的:"文化自信不是说出来的,是玩出来的。你看今天这场子里,老大爷能聊三彩骆驼,小学生会背《琵琶行》,这不比背什么流量明星八卦强?"
站在会展中心顶层往下看,穿汉服的、穿西装的、穿cos服的,全挤在一块儿研究唐代妆容教程。我突然就想起《长安十二时辰》里的场景——一千多年前的长安东西市,不也是这么热闹吗?要真有时光机,估计唐朝人看见这场面也得乐:"哟,这些后生把我们的东西整挺潮啊!"
(完)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