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鲁木齐哪有学生出来做的

2025-04-05 02:38:04 | 来源:揣着值在新闻网
小字号

乌鲁木齐哪有学生出来做的

乌鲁木齐哪有学生出来做的?2025年大学生课余生活大揭秘

哎,你最近有没有发现乌鲁木齐街头多了不少年轻面孔?奶茶店、夜市摊位、文创市集里,一群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忙得热火朝天。乌鲁木齐哪有学生出来做的?这事儿还真不是偶然!今天咱们就来唠唠,2025年3月25号这一天,我蹲点调查后发现的“学生搞副业”热潮到底咋回事儿。


🚀【现象篇】学生“搞事情”遍地开花

说实话,走在新市区的商业街,随便一瞅就能撞见几个学生兼职。奶茶店的小哥一边摇着杯子一边背单词,文创摊位上扎马尾的姑娘正跟客人介绍手作饰品,就连夜市里卖烤包子的哈萨克族小伙,也戴着某大学的校徽。“课余时间闲着也是闲着,赚点零花钱还能练胆子!” 新疆大学大三学生张明告诉我,他每周在奶茶店打工3天,一个月能攒下2000多块。

更绝的是,有些学生直接玩起了“创业”。比如新疆艺术学院的小艾,靠着设计民族风手机壳,半年内把网店做到了月流水5万;还有农业大学的一群学生,合伙搞了个“校园蔬菜直通车”,把自家种的有机菜卖到社区,价格比超市便宜三成。“谁说学生只能啃书本?咱们也能为社会创造价值!” 小艾说这话时,眼睛亮得跟星星似的。


💡【原因篇】为啥学生突然“卷”起来了?

这事儿吧,得从大环境说起。2024年底教育部出台了新政策,鼓励高校把社会实践纳入学分体系,乌鲁木齐的几所大学立马跟上,“创新创业学分”成了毕业硬指标。你懂的,学分压力下,学生不“动起来”都不行。

再一个是社会观念变了。以前家长总觉得“学生就该埋头读书”,现在呢?乌鲁木齐的家长群里流行一句话:“会赚钱的孩子更会规划人生”。我采访的一位家长李阿姨就说:“我家丫头周末去教小朋友画画,既能巩固专业,还能培养责任心,多好啊!”

当然,最直接的推动力还是经济。2025年乌鲁木齐最低工资涨到了2800元,但学生群体消费也跟着涨——新款手机、毕业旅行、考证培训……哪样不要钱?“靠爸妈给生活费?太没面子了!” 新疆师范大学的王磊直言,他现在带家教每小时能赚80块,比在宿舍打游戏强多了。


🌟【案例篇】学霸奶茶店、夜市“做题家”火了!

说到这儿,必须提乌鲁木齐最近爆火的“学霸奶茶店”。店主是新疆财经大学的四个学生,菜单上不光有“高数芝士奶盖”“雅思柠檬茶”,还附赠免费答疑服务。买一杯奶茶,能蹭半小时专业课辅导,这脑洞不服不行!

更有意思的是夜市里的“做题家摊位”。新疆农业大学的学生在卖烤串的间隙,居然支了个“农业知识咨询”的牌子。顾客等着烤肉时,可以顺手问两句“家里盆栽怎么防虫”“羊肚菌咋种植”,学生答对了还能打折。“这叫时间管理大师!” 摊主阿迪力笑着掏出手机,给我看他抖音上3万多的粉丝量。


🛑【争议篇】“不务正业”还是“提前成长”?

不过嘛,这事儿也不是一片叫好声。有人吐槽:“学生搞副业耽误学习咋办?” 比如某高校辅导员就私下透露,上学期有学生因为熬夜摆摊,期末考试挂了三科。但也有教授力挺——新疆大学社会学系的马老师拿出数据: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,就业率比“纯读书党”高出27%,“职场需要的沟通能力、抗压能力,课本里可教不了”。

我个人觉得吧,关键得看平衡。像开头提到的张明,他给自己定了“雷打不动的学习时间”——每周一、三、五晚上绝对不接单,图书馆闭馆了才回宿舍。“要是为了赚钱荒废学业,那才是真傻!”他这话我举双手赞成。


📌【建议篇】学生搞副业,记住这3条“保命法则”

  1. 别碰高风险! 看到“刷单赚快钱”“校园贷”赶紧跑,乌鲁木齐去年就有学生被坑了学费。
  2. 时间管理是王道! 建议用“番茄工作法”,把学习和打工时间严格分开。
  3. 选能“长本事”的活儿! 比如家教锻炼表达,摆摊练情商,别为了钱去发传单。

🎯【未来篇】学生经济能火多久?

说实话,我挺看好这股趋势。2025年乌鲁木齐的“学生创业孵化基地”已经增加到8个,政府还给优秀项目发5000-2万元的补贴。更让我惊讶的是,有些企业主动到学校“预订”人才——比如某电商平台直接和新疆艺术学院签约,学生设计的文创产品能优先上架。

最后唠句实在的:“学生出来做的不只是兼职,更是在摸索人生的可能性。” 就像夜市里那个一边烤肉一边背单词的姑娘说的:“现在流的汗,都是在给未来铺路呢!”(完)


(责编:admin)
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