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运会滁州北站那条街有烟火气也有黑科技
(以下为正文)
哎哟喂!这两天朋友圈都在刷屏:"亚运会滁州北站那条街到底有啥好玩的?" 我掐指一算,这不,3月25号开幕式当天,我专门起了个大早去现场探秘。嚯!好家伙,这条八百米长的迎宾大道愣是让我逛了整整四小时,手机相册直接爆满。不信?咱这就带你"云踩街"。
刚走到街口就闻到阵阵焦香,定睛一看——"老李二十年煎饼摊"的招牌在晨光里晃悠。老板老李边摊饼边跟我唠嗑:"亚组委特批我们这些老摊子留下,说这叫'烟火气保卫战'"。他手里铁铲翻飞间,薄脆的咔嚓声混着葱花香气直往鼻子里钻。
往里走五十步更不得了:- 🌟非遗糖画车:能定制运动员Q版造型- 🌟智能餐车:扫码出餐只要15秒- 🌟滁菊体验站:现摘现泡的云雾茶
最绝的是路口那个智能垃圾桶,你扔个矿泉水瓶进去,它立马用电子音夸你:"感谢您为绿色亚运助力!"——这谁还好意思乱扔垃圾啊?
走到中段突然被个AR大屏拦住去路,原来是个3D导航机器人。我随口问了句:"哪有卖充电宝的?"它眼睛眨巴两下,地面突然亮起蓝色光带直通便利店。更夸张的是警务站的"鹰眼系统",据说能同时监测200张面孔,难怪现场安保大哥还能淡定嗑瓜子。
游客张女士抱着冰墩墩二代玩偶直乐:"我刚在自助纪念品机前试戴虚拟奖牌,手机自动生成夺冠小视频,家里娃看到非得让我带真奖牌回去。"
要说最震撼的,还得数街道中央的全息戏台。黄梅戏《天仙配》正唱着,七仙女的绸带突然变成杭州西湖的断桥残雪,转场那叫一个丝滑。旁边书法AI机器人更绝,老书法家写个"拼搏",它立马生成运动主题的狂草,看得现场老外竖起大拇指直喊"Chinese功夫"!
不过也有让人揪心的场景。下午三点路过剪纸摊位时,听见非遗传承人王师傅叹气:"这几天卖出去的剪纸,比过去三个月都多。"他手里剪刀翻飞,剪出的羽毛球选手轮廓竟神似谌龙。
要说亚运会带来的最大变化,北站西广场新启用的磁悬浮接驳站必须榜上有名。我特意掐表测试:从下高铁到坐上接驳车,全程只花了7分半钟。更绝的是候车区的"呼吸玻璃",大太阳天会自动雾化降温,阴雨天又能变成透明采光。
但您猜最受欢迎的是啥?居然是站前广场的共享运动仓!我在跑步机上慢跑时,前面大哥的VR眼镜里正放着钱塘江实景,边跑边喊:"加油!马上追上孙杨了!"
说实话,逛完这条街我心情挺复杂。一方面确实被科技+传统的混搭惊艳到,像那个会播报赛事成绩的智能路灯,简直是把未来揣进了现实。可另一方面,看着卖麦芽糖的老伯手忙脚乱地学用移动支付,又觉得心里酸酸的。
亚运会结束之后呢?这些投入千万的智能设备会不会变成"钢铁废柴"?那些被迫搬走的摊贩还能回来吗?不过转头看见志愿者小姑娘正耐心教日本游客使用翻译APP,突然又觉得——或许这就是城市成长的阵痛吧。
站在街尾回望,夕阳给整条街镀了层金边。智能大屏在播中国队的夺冠瞬间,街角煎饼摊的炊烟袅袅升起,两股白烟在空中奇妙地融为一体。这场景,莫名让人想起老滁州人常说的那句话:"日子嘛,总要蒸蒸日上才有滋味。"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