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点评暗语服务:年轻人的消费密码还是商家套路?
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?打开大众点评想找家靠谱的餐厅,结果发现全是千篇一律的五星好评?2025年3月25号这天,互联网圈炸出了一条热搜——超过200万用户正在用「暗语」给商家打分,这事儿简直比网红奶茶店排长队还让人上头。
说白了就是用户和商家在评论里「对暗号」。比如你看见有人写「这家店的天花板挺高的」,别傻乎乎抬头找吊顶,人家说的是性价比天花板;要是刷到「建议带对象来拔草」,也别真带铲子去挖土,这意思是「实际体验和宣传差距大」。
举个栗子,杭州95后姑娘小王上个月探店时,发现有条评论写着:「灯光设计很下饭,服务员会报菜名」。结果到店发现,这家川菜馆真的用投影仪在桌面放辣椒特效,服务员用相声贯口报菜单,人均50块吃得像在拍抖音。
重点来了:这些暗语得在特定话题下才能触发隐藏评分。比如在火锅店话题里打「毛肚会跳舞」=食材新鲜度4.8分,说「锅底会变脸」=服务创意值拉满。
这事儿争议可不小。我采访了正在用暗语的用户张磊,他边嗦着螺蛳粉边说:「现在正经写差评容易被商家打电话求删,用暗语既能提醒懂行的,又不至于撕破脸。」但开甜品店的李老板倒苦水:「上周突然客流量暴跌,后来才发现有个00后写了句『杨枝甘露会打太极』,意思是出餐太慢!」
平台数据显示,使用暗语服务的商家中:- 72%的95后用户留存率提升- 客单价平均上涨30%- 但纠纷率也翻了2倍
说到底还是信息过载闹的。现在刷十条点评八条是商家送的免费试吃评价,看着都像复制粘贴的。95后程序员小林跟我比划:「就好比玩密室逃脱,解密的过程本身就有趣。看见有人说『服务员会报菜名』,比直接写『服务好』有意思多了。」
不过互联网观察家王教授提醒:「这套系统正在形成新的信息壁垒,就像当年00后的『扩列』『养火』,现在变成35+人群完全看不懂的消费密码。」
大众点评产品总监陈薇倒是坦白:「我们监测到用户自发创造的暗语已有3800多种,与其堵不如疏。」他们最近上线了「暗语词典」功能,长按评论就能翻译成正常评分。不过有意思的是,超过60%用户选择关闭这个功能——要的就是这种「懂的都懂」的圈子文化。
商家这边也开始反套路。北京有家网红书店直接把暗语做成灯牌挂在门口:本店「空调会讲冷笑话」=温度开得低;「咖啡有彩虹特效」=拉花要加钱。别说,这波操作反而让他们的周末客流涨了3倍。
个人觉得这事儿得掌握三个原则:1. 看到夸张的暗语别急着信,先查查最新版的「暗语大全」2. 给商家写暗评时尽量用平台认证过的「安全词」3. 遇到明显刷暗语评分的店,直接截图举报比吵架管用
前两天我在上海试了家「需要带放大镜」的日料店(意思是分量小),结果真收到店家送的定制放大镜钥匙扣。你看,玩得好了这就是双赢,玩脱了可就是大型社死现场。
说到底,暗语服务就像给消费体验加了层滤镜。有人觉得这是对抗水军的新武器,也有人担心会变成新型割韭菜工具。要我说啊,这年头连吃个饭都得掌握摩斯密码,下次出门探店是不是得先报个暗号培训班?不过话又说回来,这种藏在点评里的「接头暗号」,确实让枯燥的选店过程多了点寻宝的乐趣,你说是不?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