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半套:2025年新规下的行业变局与市井百态
"你说现在成都的‘半套’服务,到底是更正规了还是彻底凉了?"2025年3月25日中午,春熙路茶馆里几个老茶客的闲聊,无意间戳中了这座休闲之都的敏感神经。就在当天上午,成都市政府正式发布《养生服务行业规范化管理细则》,把原本游走在灰色地带的半套服务推上了风口浪尖。
你可能会问,啥是半套服务?说白了就是介于正规按摩和特殊服务之间的模糊地带。新规出台后,红星路某家十年老店的张老板跟我吐槽:"现在连技师指甲长度都要管,搞得我们像开幼儿园似的!"
走进双楠片区某家完成整改的店铺,几个变化很扎眼:- 明码标价墙:298元/90分钟的套餐明细列了17项服务内容
- 透明操作间:磨砂玻璃换成全景玻璃,路过的大爷都能看清里面在干啥
- 智能手环监测:据说能实时记录服务时长和顾客心率(防止过激行为?)
正在做肩颈护理的李女士倒是看得开:"以前总担心被临时加价,现在规范化管理后,至少不会按着按着突然问我要不要'加钟'"。不过也有老顾客偷偷跟我说,某些店的"隐藏菜单"还在私下流转,就像火锅店的"老板特调"。
某连锁品牌运营总监算了笔账:"现在合规成本比三年前涨了4倍,但客单价反而降了15%,要不是靠着会员储值撑着,早该关门大吉了。"不过有意思的是,美团数据显示新政出台后,成都养生类团购销量反而涨了38%,看来阳光化经营确实让更多人敢放心消费了。
虽然新规看着很美,但三个隐患值得注意:
1. 技术变形:听说有些店开始搞"心理疏导"等擦边球项目
2. 成本转嫁:398元的"芳香精油开背"和298元的普通套餐,区别可能就是多了两滴香水
3. 认知落差:中老年群体还是觉得进这种店"不正经"
五桂桥某社区书记跟我说了个真实案例:有家店按新规装修后,常客进门第一句话变成"你们这儿还正规啊?",第二句话是"那正规的我不做了"。这种黑色幽默,恐怕是政策制定者没想到的。
站在春熙路天桥往下看,霓虹灯牌上的"足疗""SPA"依然闪烁,只是少了些暧昧的粉红色调。或许正如玉林路那家二十年老店的老板娘说的:"管它是半套还是全套,老百姓图的不就是个舒坦?只要别挂羊头卖狗肉,踏踏实实做生意,总能有口饭吃。"这话糙理不糙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