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州还有站街的吗现在?2025年实地探访实录
嘿,兄弟姐妹们,你们有没有好奇过,到了2025年的常州,那些曾经街边晃悠的特殊从业者到底还在不在?今天咱们就带上望远镜和好奇心,去老城区转悠转悠。
说真的,3月25号下午两点半,我蹲在清潭路菜场对面的便利店门口数人头。这条曾经被戏称"小香港"的街道,现在满街跑的都是外卖电动车和遛弯的大爷大妈。突然有个穿碎花裙的姑娘凑过来问:"大哥要买茶叶不?"——好家伙,现在都流行用茶叶当暗号了?
不过实话实说,跟2023年比真是天差地别。记得两年前这边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,现在转悠半小时才碰见这么个"茶叶妹"。重点来了:站街现象确实还存在,但就像退潮后的沙滩,只剩下零星贝壳了。
要说这事儿得从去年说起。2024年常州搞了个"城市美颜计划",重点整治十类市容问题。你猜怎么着?摄像头升级成了会认脸的3.0版,连你裤腰带扣子松了都能识别。更绝的是巡逻车上装着气味传感器,说是能闻出特殊场所的"特殊味道"。
不过最狠的还是那个"信用积分系统"。被逮到三次直接扣居住证积分,想租房子都困难。有次在花园新村碰见个大妈抱怨:"现在做生意比考公务员还难,逮着就上黑名单,谁还敢出来晃啊?"
别以为这些人真就金盆洗手了。前些天我假装客户混进个本地微信群,好家伙!群里动不动就弹出"上门推拿398套餐""夜班陪护服务"之类的广告。更夸张的是有人开发了虚拟定位APP,说是能绕过警方的电子围栏。
不过也有转型成功的案例。认识个叫小芳的姑娘,去年报了个美甲培训班,现在在吾悦广场开了个小店。用她的话说:"现在客人扫码付款都有记录,谁还敢玩火啊?不过说真的,正经赚钱虽然慢点,但睡觉踏实多了。"
这个问题我专门问了社区工作人员老张。他掰着手指头给我算账:去年全市新增了2000多个公益性岗位,像社区保洁、养老护理这些。不过说实话,愿意干这些的不到三成,毕竟月薪才2800,跟以前日进斗金没法比。
还有个不能忽视的群体——回老家的。在高铁站碰到个拎着行李箱的姑娘,她说:"老家现在搞乡村旅游,回去当民宿管家包吃住,虽然钱少点,但不用天天提心吊胆。"
根据官方刚发布的《2025年一季度治安白皮书》:- 涉黄警情同比下降72%- 夜间街面警力减少40%- 但网络招嫖举报量暴涨300%- 性病门诊量不降反升15%(专家说是因为隐蔽交易更难防控)
这组数据有意思吧?就像打地鼠游戏,按下这头冒那头。不过值得肯定的是,现在带孩子逛南大街,再也不用担心看到不该看的画面了。
要我说啊,这事儿就像治水,光堵不疏肯定不行。现在很多姑娘转行做直播,结果又掉进另一个火坑。政府要是能把美甲、月嫂这些培训做得更实在点,再多开些正规的夜间娱乐场所,说不定效果更好。
另外发现个有趣现象:现在便利店深夜销量涨了三成。问了几个值夜班的小哥,他们说很多失足妇女转型当了外卖骑手和便利店店员。这倒是个好事,至少说明这座城市正在给边缘人群新的出路。
最后唠叨句:城市治理就像给姑娘化妆,不能只顾着遮瑕,还得打好底子。下次你要是看见街边有可疑身影,别光顾着拍照发朋友圈,不如打个举报电话——当然,要是碰到真需要帮助的,也别忘了给人指条明路。毕竟,谁还没个走窄的时候呢?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