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光明区哪里还有站巷子的?2025年最新实地调查

2025-04-04 10:00:30 | 来源:元式花教新闻网
小字号

深圳光明区哪里还有站巷子的?2025年最新实地调查

“哎,你最近听说没?光明区那些老巷子都快找不着了!”前几天在公明老街吃肠粉,隔壁桌的大爷突然蹦出这么一句。我一听就来劲了——深圳光明区哪里还有站巷子的?这事儿得好好说道说道。


🔍 探秘光明区的“巷子文化”从何而来?

要说清楚现在的情况,得先聊聊历史。光明区以前可是出了名的“巷子大户”,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本地人习惯把临街老屋之间的通道叫“站巷子”。这些窄巷最宽不过两米,两边挤着骑楼商铺,卖凉茶的、修钟表的、改衣服的,活脱脱就是个露天大集市。

去年我跟做城市规划的老同学喝酒,他掏出手机给我看组数据:2024年底的统计显示,光明区现存的老巷子已不足30条,比五年前少了近六成。你可能会问:“不是说好要保护老城区吗?”这事儿啊,得掰开揉碎了说。


🚶♂️ 站巷子到底是啥?听老街坊怎么说

在公明老街遇到72岁的张伯,他坐在自家凉茶铺门口摇着蒲扇:“现在的年轻人啊,把'站巷子'理解歪喽!我们说的'站',是说巷子窄得只能站人,可不是说站着做买卖。”说着他指了指头顶的老式遮阳棚,“看见没?这铁皮棚子比我孙子岁数都大!”

不过要我说,现在的变化也有好有坏。就拿下村老巷子来说,去年改造成了文创街,周末来拍照的年轻人能把巷子堵得水泄不通。开糖水铺的李姐跟我吐槽:“生意是好了,但原先5块钱的绿豆汤现在得卖15块,老街坊都不来喽。”


🌟 2025年的新变化:巷子改造计划启动

今年3月25号,政府公布了《光明区特色巷道保护方案》,这事在街坊群里炸开了锅。方案里明确说了三点:1. 认定12条“历史文化巷道”,禁止随意拆除2. 对危旧巷道进行“微改造”,保留原有风貌3. 每月第一个周六设为“巷子开放日”

我特意跑去新庄社区看过改造现场。施工队老陈正蹲在巷口抽烟:“现在可不敢乱拆了,上个月挖断半截老墙砖,被文化局的人训得跟孙子似的。”说着指了指墙角的监控探头,“这玩意儿比我们监工还灵光!”


💡 个人观点:保留还是改造?得找个平衡点

说实话,我挺纠结的。上周在楼村碰到个00后网红,举着自拍杆在巷子里直播:“老铁们看这个破墙多有感觉!”转头就跟同伴说“这破地方拍完赶紧走”。另一边,住了一辈子的王阿婆拉着我说:“空调外机都没地方装,夏天热得喘不过气。”

私以为这事儿不能一刀切。像光明大街后巷那种危房扎堆的地方,该拆还是得拆。但像公明南街那几条保存完好的骑楼巷,完全可以搞成活态博物馆。再说了,留住巷子不等于留住贫穷,关键是找到文化保护和民生改善的结合点。


📌 给探访者的实用小贴士

要是你想来感受真正的站巷子,记住这几个地儿:✅ 公明老街中段(找挂着蓝底白字招牌的店铺)✅ 下村三巷(周末下午有传统手艺展示)✅ 塘家新村五巷(注意看墙上的老式电表)❌ 避开工作日上午(很多店铺还没开门)⚠️ 千万别乱丢垃圾(巷子窄,清洁工很难打扫)

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:下次你去逛这些老巷子,不妨买碗阿婆卖的豆腐花,听听她们讲过去的故事。这些活生生的人情味,可比网红打卡照珍贵多了。指不定哪天,这些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窄巷子,就真的只能存在相片里了。


(责编:admin)
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