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卖婬的在哪最多北门?实地走访揭开城市治理新变化
"哎哟喂,最近总听人说成都北门那块儿‘生意’红火?"2025年3月25日下午三点,我蹲在曹家巷老茶馆门口,看着街边新装的智能监控摄像头转来转去,突然意识到这个存在多年的敏感话题,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变。
揣着录音笔从梁家巷地铁站出发,沿着马鞍北路往北走。要说十年前这儿确实鱼龙混杂,但现在沿街全是挂着"社区助老服务站""24小时便利店"的招牌。街角卖糖油果子的张嬢边炸果子边说:"现在查得严哦,前年装的人脸识别系统,哪个敢乱来嘛!"
不过转进二巷子老小区时,碰见个穿红马甲的网格员正在登记租户信息。"现在都是搞‘吹哨报到’机制,"他指着单元楼门口的二维码说,"但凡有可疑人员出入,十分钟内准有民警上门核查。"
走到解放西路交叉口,正好撞见派出所的巡逻车。民警小王给我看了组数据:"2024年北门涉黄警情同比下降67%,今年前三个月又降了23%。"他们现在用上了"天网+地网"双系统:1. 无人机每周三次网格化巡查2. 商户全部安装联网报警器3. 重点区域实行夜间警灯常亮
最绝的是社区搞的"共享晾衣架"——把原来贴满小广告的电线杆改造成便民设施,既实用又断了乱贴牛皮癣的路子。
在李家沱社区活动室,我逮住了正在排练广场舞的刘阿姨。"以前晚上都不敢让闺女单独出门,现在你看..."她指着窗外灯火通明的夜市,"去年搞的‘亮灯工程’把背街小巷都照得雪亮,安全感蹭蹭涨!"
不过开民宿的90后老板小陈倒说了句大实话:"现在有些生意转线上了,查起来更难。前两天还有客人问我‘有没有特殊服务’,气得我直接把他拉黑了!"
转悠到驷马桥水果批发市场,跟货运司机老周蹲马路牙子抽烟。他神神秘秘摸出手机:"现在都流行搞什么‘养生会所’‘spa体验’,其实就是挂羊头卖狗肉。"说着给我看聊天记录里各种暗语,什么"采耳师傅""精油推拿",花头精多得吓人。
但片区民警老李倒挺乐观:"上个月刚端掉个伪装成茶楼的窝点,现在我们有AI语义分析系统,网上聊骚超过三句就会触发预警。"
说实话,在北门转悠大半天,最大的感受就是"乱中有序"。你看:- 老城区改造让阴暗角落无处藏身- 科技手段让违法行为成本飙升- 但人性里的贪念总想钻空子
就像街口修鞋的王师傅说的:"治标更要治本,多给年轻人找点正经工作,谁愿意干这掉脑袋的营生?"现在北门遍地都是政府搞的职业技能培训点,上周还看见个小姑娘在直播卖蜀绣,这才是正路子嘛!
走出北门汽车站时,夕阳把新铺的柏油路照得发亮。突然想起来,十年前这里还满地都是小卡片,现在取而代之的是共享单车停放点和自动售货机。城市治理就像熬火锅底料,得慢慢把杂质撇干净,留下的才是真材实料的好味道。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