绍兴楼凤:2025年街巷里的烟火气与争议声

2025-04-04 19:26:32 | 来源:需的现个新闻网
小字号

绍兴楼凤:2025年街巷里的烟火气与争议声

(开篇提问)你最近刷短视频时,是不是总刷到"绍兴楼凤"这个词?🔍明明听起来像老城区的古建筑,怎么突然成了年轻人嘴里的高频词?这事儿还得从2025年3月25号说起——那天绍兴突然下了一场十年不遇的桃花雪,就在这反常天气里,一纸文件让整个城市炸开了锅。


🔍楼凤现象的前世今生

说实话,刚听说"楼凤"这个词时,我还以为是老城改造的文创项目。直到在仓桥直街撞见张大爷蹲在青石板上抽旱烟:"现在这些后生啊,租个门面摆两盆花就叫楼凤咯!"这才恍然大悟——原来指的是那些把自家改造成特色小店的新业态。

💡重点来了:所谓楼凤,其实就是居民利用闲置房屋,经政府审批后开设的微型商业体。可能是卖黄酒奶茶的茶寮,也可能是教越剧身段的工作室。这种模式2024年底在杭州试点成功后,2025年3月正式在绍兴铺开。


🌸政策落地后的众生相

走在书圣故里,三步就能撞见惊喜:王阿姨把车库改成了茴香豆作坊,李叔叔的自行车库变身迷你书法课堂。最绝的是沈园隔壁那栋民国小楼,00后姑娘小林把祖传老宅改成了"钗头凤主题剧本杀馆",预约都排到两个月后了。

但争议声也不少。住塔山社区的周师傅就吐槽:"我家楼下突然开了三家汉服体验馆,每天凌晨还有游客在巷子里拍照,这算怎么回事?"


💼经济账VS生活账

咱算笔实在账:一套80平老房子改造楼凤,政府补贴3万,每月营收普遍在1.5-2万之间。听起来很美是不是?但实际操作就像拆盲盒——斜桥头的王女士投入8万改的旗袍定制馆,开业三个月才接到7单。

关键矛盾点
1. 游客觉得有烟火气,居民嫌太吵闹
2. 年轻人看到商机,老年人担心安全
3. 政府要城市名片,商户要真金白银


🚀未来会走向何方?

在越城区政务服务中心,我碰见了来办手续的95后小陈。他准备把爷爷留下的酱园改造成"非遗酱油DIY工坊":"你想想,游客既能体验传统晒酱工艺,临走还能带瓶定制酱油,这比单纯卖门票有意思多了吧?"

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泼冷水:"现在全绍兴冒出300多家楼凤,我打赌半年后得倒三分之一。就跟当年民宿热一个道理,没特色的准完蛋。"


(个人观点)要我说啊,楼凤就像绍兴的老台门——看着古色古香,其实梁柱里早换了钢筋。这种新旧混搭的模式,既不能完全当生意做,也不能纯粹搞情怀。关键是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:既保留街巷的生活气息,又不让商业化吞没日常。就像做霉干菜扣肉,肥肉太多腻得慌,全是瘦肉又柴得咽不下。

站在八字桥头看摇橹船经过,突然想起文旅局张科长那句话:"我们不要迪士尼式的狂欢,要的是能让本地人端着饭碗蹲门口看热闹的温柔变革。"这话糙理不糙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

(责编:admin)
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