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安沙井村学生:城中村里的青春奋斗记

2025-04-05 03:21:34 | 来源:头埂指儿新闻网
小字号

西安沙井村学生:城中村里的青春奋斗记

你猜怎么着?在西安南郊的沙井村,每个月有近千名大学生挤在不到10平米的出租屋里,边啃着肉夹馍边备战考研考公。这事儿就发生在2025年3月25号,我蹲点了三天才摸清楚这群年轻人的生存法则。今天咱们就来唠唠,这些住在月租500块隔断房的"特种兵学生",到底是怎么在城中村杀出一条血路的?


🏘️城中村的另一面:白天上课晚上卖炒饭

早上七点半的沙井村永远飘着两种味道——巷口的胡辣汤和打印店的油墨味。来自渭南的王磊边往嘴里塞包子边跟我说:"哥你看我这时间表,早八点到晚八点在学校实验室,十点回来还得帮家里盯炒饭摊,凌晨两点才能背单词。"说着掏出手机给我看备忘录,好家伙,每天精确到分钟的作息安排,比高铁时刻表还密。

重点来了:这些学生里有六成都在搞副业。你问为啥?西安这两年房租涨得比工资快,光靠家里给的生活费根本撑不住。不过你别说,这帮年轻人脑子活得很。有个学设计的姑娘把出租屋改成了手作工作室,接点美院的模型单子,愣是把每月房租挣出来了。


💰钱都去哪儿了?算笔明白账

咱就拿最典型的例子说事。张小雨,西外大三学生,给我列了个月开支清单:- 房租500(8平米单间带独卫)- 网费30(必须要有,网课刚需)- 打印资料50(考研真题得天天刷)- 吃饭600(早中晚三顿控制在20块)- 辅导班200(拼团买的冲刺课)

每个月1350的开支,家里给800,剩下550全得自己挣。小雨白天在学校图书馆当管理员,晚上还接了三份家教。我问她累不累,她指着墙上贴的"上岸倒计时"说:"现在累点,总比毕业即失业强吧?"


📚自习室里的"夜猫子":凌晨两点的光

要说沙井村最魔幻的场景,得数半夜十二点后的"深夜自习室"。这些由民房改造的学习空间,五块钱就能通宵,还管热水。我那天凌晨两点去转悠,好家伙,三十多号人埋着头做题,打印机"嗡嗡"响得跟交响乐似的。

有个戴眼镜的男生让我印象深刻,他桌上摆着三样东西:提神风油精、防瞌睡橡皮筋,还有张写着"再刷50题就奖励肉夹馍"的便利贴。后来聊起来才知道,这小子已经连续备考三年了,今年是背水一战。


🤔年轻人到底图啥?四个扎心真相

  1. "老家县城实在没岗位":学计算机的小刘直言,回去只能考街道办,专业全废了
  2. "就想留在西安落户":外地学生盯着人才引进政策,考研成了拿户口的捷径
  3. "跟风考总比躺平强":三成学生坦言其实没想清楚,但周围人都在考
  4. "给家里个交代":农村孩子最常说的这句话,藏着多少无奈

有个数据挺有意思:沙井村周边的教辅机构,2025年比三年前多了四倍。最火的公务员面试培训班,现在都搞出"保过班+不过包退"的玩法了,你说这市场得多疯狂?


🚀未来会更好吗?听听房东怎么说

在村里开了二十年小卖部的老李看得最透:"这些娃娃跟十年前的可不一样喽!以前租客多是打工的,现在十个里有八个是大学生。"他指着货架上的咖啡和红牛,"这些提神饮料现在卖得比啤酒还快,你说奇不奇?"

不过也有糟心事。楼上楼下因为背书声吵架的,备考压力太大去看心理医生的,还有情侣因为发展方向不同分手的...这些青春期的阵痛,都藏在那些贴着"上岸"标语的窗户后面。


要我说啊,这种"半工半读"的日子虽然苦,但未必是坏事。现在年轻人早早就见识了生活的不易,反倒比温室里的花朵多了几分韧性。看着他们在城中村的夹缝里拼命向上的样子,倒让我想起村口那棵从砖缝里长出来的梧桐树——环境再差,只要给点阳光,它就能蹿得老高。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

(责编:admin)
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