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州东站怎么这么多足疗店

2025-04-05 06:56:38 | 来源:同大听续新闻网
小字号

徐州东站怎么这么多足疗店

哎我说伙计们,最近有没有人路过徐州东站发现个怪事儿?方圆五百米恨不得十家店里有八家挂着“足疗”“按摩”的招牌,连便利店都快被挤没了!这到底是啥情况啊?难不成全徐州人脚底板都长刺儿了?🤔


🚄大流量撑起大市场?

先给大伙儿报个数:2025年第一季度徐州东站日均客流量破15万人次,比疫情前翻了快一倍。这么多人挤在车站里,总得有个落脚地儿吧?候车厅的椅子早就不够用了,这时候你可能会问:“为啥偏偏是足疗店火了?”

说白了,这就是个“时间差生意”。等高铁的空档,花30块钱捏个脚还能躺半小时,比蹲在墙角刷手机强多了。我采访了站前路的“老李足道”,老板叼着烟跟我说:“‘大流量养活了小店’,我这店开了三年,70%的客人都是赶车的,捏完脚拎包就走人。”


💆本地基因+政策扶持

不过光有客流可不够,徐州人骨子里就爱泡澡搓背。本地澡堂子文化打明朝那会儿就有记载,现在满大街的“养生馆”说白了就是澡堂子的2.0版本。更绝的是去年市里出台了个《夜间经济十条》,直接把足疗按摩划进重点扶持行业,开店审批快得像坐火箭。

有个数据挺有意思:2024年全市新增服务类营业执照里,足疗店占了38%,光东站周边就新增了47家。你品,你细品。


🛎️服务升级还是内卷?

现在这些足疗店可不止会捏脚了,我暗访了几家发现:

  1. “高铁套餐”:59元45分钟带计时器,到点自动提醒
  2. “寄存+按摩”:行李箱直接塞按摩床底下
  3. “VIP候车”:加20块能走员工通道进站

不过竞争也是真激烈。金马路口的王姐跟我倒苦水:“现在得备着六国语言价目表,上周刚来了个俄罗斯旅游团,把我家生姜艾草包都买空了!”


🤔这现象能持续多久?

这事儿吧,说好也好,说悬也悬。好的是确实方便了旅客,带动了就业。可问题也明显:

  • 同质化严重,十条街的店都叫“XX养生堂”
  • 部分小店搞擦边球被投诉过
  • 早晚高峰出租车根本挤不进来

交通局的张科长倒是挺乐观:“明年要建地下商业街,到时候足疗店全挪下去,地面留给便利店和书店,这叫业态分层管理。”


要我说啊,存在即合理。哪天高铁提速到一小时跨省,可能捏脚生意就黄了。但眼下这光景,与其纠结“为啥这么多足疗店”,不如趁着等车的工夫去体验把三十块钱的颈椎调理——反正我上次按完,手机刷短视频都不头晕了。


(责编:admin)
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