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门哪里小巷子多?这些角落藏着整座城市的烟火气

2025-04-05 03:34:59 | 来源:学法活研新闻网
小字号

江门哪里小巷子多?这些角落藏着整座城市的烟火气

哎,说到江门的小巷子,估计连本地人都得挠头——这地方哪哪都是弯弯绕绕的窄道道!这不,2025年3月25号我专门花了整天时间,把江门四个区跑了个遍。您猜怎么着?最后硬是整出份"江门小巷生存指南"来。今儿就跟大伙儿唠唠,这江门到底为啥能长出这么多七拐八绕的巷子。


🌆老城区:迷宫般的小巷网络

要说江门小巷子的"重灾区",那必须得提三十三墟街周边。这地方就跟蜘蛛网似的,光是名字带"里""巷""弄"的街巷就有200多条。您要是不信邪,从常安路随便找个路口往里扎,保管不出十分钟就找不着北——上次我亲眼见着仨游客举着导航原地转圈,手机里电子地图都快搓出火星子了。

不过您别说,这迷路的体验倒成了特色。去年文旅局搞了个"巷弄寻宝"活动,在30条巷子里藏了打卡点,结果活动搞了三个月,愣是没人找全过。有个广州来的小伙子较上劲了,连住七天民宿天天钻巷子,最后还开发出条网红拍照路线,现在成天带着相机在巷子里转悠。


🚲新会陈皮味儿的隐秘巷道

转战新会区可算开了眼,这边的小巷子都带着股陈皮香。在会城街道,随便推开扇褪了漆的木门,没准就能撞见正在晒陈皮的老师傅。要说最绝的还得数深巷里的"陈皮咖啡",老板把十年陈化期的陈皮磨成粉掺进咖啡豆,那味道...哎,您得亲自来尝!

不过要提醒各位,这儿的小巷子可不兴骑共享单车。上个月有个网红非要拍"巷弄骑行vlog",结果卡在两条巷子中间的石墩子那儿,最后是五个街坊合力把车给抬出来的。要我说,用脚丈量才是逛巷子的正确姿势,您说是这个理儿不?


🏮台山侨乡的"七十二家房客"

转到台山片区可算是见识了什么叫"侨乡特色"。端芬镇那片的骑楼巷子,活脱脱就是部立体华侨史。您瞅这梅家大院的巷弄布局,每栋建筑间距精确到厘米,据说是当年华侨们特意设计的"穿堂风通道"。大夏天往巷子里一站,嚯!那凉快劲儿比空调房还舒坦。

最逗的是这里的门牌号。有户人家的门牌写着"光明路17½号",问街坊才知道,当年分家产时两兄弟谁也不肯让步,最后硬生生在17号和18号中间劈出个半号来。这故事听着可乐,细想倒透着股子人情味儿。


🍜开平碉楼旁的食街暗线

要说最让人惊喜的,还得数开平赤坎古镇周边的小巷。您别看主街上游客熙熙攘攘,拐进旁边不起眼的小巷,立马能撞见地道的煲仔饭老店。就上礼拜,我跟着当地阿婆穿了三道巷子,最后在条两人宽的窄巷里,吃到了这辈子最香的黄鳝煲仔饭。

这儿的小巷还有个绝活——自带GPS功能。您要是跟店家说"来份牛杂",人家准回问:"要阿强叔家的还是七婆家的?"敢情不同巷子里的牛杂都有自己粉丝群。要我说,这巷子文化早就融进街坊们的日常里了。


🤔为啥江门能长出这么多小巷?

说到这儿您可能要问:江门人咋就这么待见小巷子?要我说啊,这得从"侨乡基因"说起。早年出海闯荡的华侨,回乡建屋时既要防盗又要聚族而居,可不就得把房子盖得又密又绕?再者说,岭南气候闷热,窄巷子正好形成穿堂风,老祖宗的智慧不服不行。

不过现在年轻人可玩出新花样了。就说启明里那片的旧巷改造,设计师愣是在老墙上搞出光影艺术展。上周我去踩点,正碰见几个后生仔举着手机拍巷子里的彩虹光斑,那兴奋劲儿跟发现新大陆似的。


🚧保护还是开发?这是个问题

眼下最让人揪心的,是老巷子们的未来。去年有开发商想拆掉白沙片区三十条旧巷建商业体,结果街坊们联名上书,最后硬是保住了这些"会呼吸的历史"。要我说,这事儿干得漂亮!您想想,要是把这些充满故事的巷子都推平了,江门跟其他城市还有啥区别?

不过话分两头说,有些年久失修的巷子确实存在安全隐患。上个月连续暴雨,蓬江区就有条老巷的砖墙塌了半截。所以啊,怎么在保护和更新之间找平衡,还真是个技术活。听说现在政府搞了个"微改造"计划,既保留老巷风貌,又给加装暗藏式的排水系统和应急照明,这法子我看靠谱。


📍私藏路线大放送(一般人我不告诉)

最后给各位爆个猛料——我自个儿琢磨出来的"江门巷弄一日游"路线:早上先去三十三墟街喝早茶,顺便在迷宫巷里消食;中午杀到新会深巷吃陈皮宴;下午转战台山骑楼巷拍复古大片;傍晚到开平碉楼巷子里等日落。保管您朋友圈九宫格都不够发!

要说这江门的小巷子啊,就跟老广的汤煲似的,看着不起眼,里头可都是岁月熬出来的精华。下回您要是来江门,可千万记得把导航关了,随便找条巷子扎进去——保不准转角就能遇见个正在晾腊肠的阿婆,或者飘着咖啡香的老宅子呢!


(责编:admin)
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