阜新西出口大活的女的:她们到底在忙活啥?
哎,你最近路过阜新西出口没?有没有发现那儿突然多了不少大姐大妈,个个风风火火地忙活着?有人推着小车卖煎饼,有人支着帐篷修电动车,还有人拿着大喇叭招呼过路司机。2025年3月25号这天晌午,我蹲在道牙子上啃着热乎的烤地瓜,跟修车摊的张大姐唠上了:"姐啊,你们这是组团来开分基地了?"
这事儿得从去年冬天说起。阜新市去年搞了个"灵活就业扶持计划",说白了就是给咱老百姓划拉出些能摆摊的地界儿。西出口这片儿原本是个烂尾物流园,现在倒成了香饽饽——离高速口近、来往货车多,最关键的是免三个月摊位费!
我数了数,统共32个固定摊位,女掌柜就占了27个。卖早点的王婶子说得实在:"在家闲着也是闲着,这儿车来车往的,卖十个包子就能挣出买菜钱。"要说最火的还得数李姐的"卡车司机爱心服务站",不光卖泡面火腿肠,还给免费添热水,司机师傅都爱在她这儿歇脚。
你可能会问:大老爷们都去哪儿了?我跟几个大姐唠完算是明白了——这活儿讲究的就是个细心周到。修车摊的张大姐能记住常跑线的司机口味,修完车还送把自家炒的南瓜子;开小超市的刘姨专门备着降压药,哪个司机脸色不对她准能看出来。
更绝的是这些女掌柜搞的"互助联盟"。上周三下暴雨,卖盒饭的帮着看摊,修车的帮忙推车,愣是没让大雨冲垮生意。用她们的话说:"老爷们拉不下脸做小买卖,咱们妇女能顶半边天!"
那天晌午,正赶上辽K牌照的大货车爆胎。司机急得直跺脚:"这趟货耽误不得啊!"修车摊的孙二娘拎着工具箱就冲过去了,十分钟换好备胎,没收人工费就要了轮胎钱。后来才知道,这司机现在每回路过都来她这儿检修,还带了五六个同行过来。
还有个新鲜事——90后姑娘李婷在这儿开了家"卡车主题奶茶店"。别人笑她异想天开,结果人家搞了个"里程换折扣":司机拿行车记录仪里程数能换优惠,现在天天排队。要我说,这年头做生意,就得把点子玩出花。
看着西出口这片红火劲儿,我突然琢磨明白个理儿:城市边角地也能长出金疙瘩。政府划了块地,老百姓使使劲儿,这不就是实实在在的民生经济吗?有些专家总爱说"低端产业",要我说,能让老百姓兜里多俩钱儿的活儿,它就是好产业!
不过也得提醒句实在的:卫生管理得跟上,别回头生意火了环境糟蹋了。听说下个月要搞"最美摊位"评比,这招儿靠谱——既保持整洁,又能促进商户自律。
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:下次您开车走阜新西出口,不妨摇下车窗买根烤肠、添壶热水。这些大姐大妈的烟火人生,可比高速路边的广告牌有意思多了。保不齐哪天,这儿真能成咱东北的"网红服务区"呢!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