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色妨:2025年最魔幻的科技争议事件
(开头提问)哎你说,现在科技发展得比外卖小哥跑得还快,但有没有想过——哪天你刷短视频,突然发现自己的脸被AI换成别人的,还配上你压根没说过的话?这事儿啊,还真就在2025年3月25号搞出了大动静!
说白了就是套"人脸防伪识别系统",研发团队给它起了个文绉绉的名字叫"RUSE-FANG",结果网友直接音译成"如色妨"。这玩意儿能通过分析面部微表情、瞳孔变化和毛细血管运动,判断视频里的人是真人还是AI换脸。听着挺玄乎?可人家真在3月25号这天搞出了大新闻。
(插入数据)根据艾媒咨询的报告,2025年前三个月AI换脸诈骗案同比暴涨380%,光北京朝阳区就有个大爷被AI换脸的"儿子"骗走了养老钱。这时候如色妨横空出世,你说巧不巧?
技术可靠吗?
研发方晒出的测试数据说准确率98.7%,可深圳有个美妆博主亲自测试——她戴着三层假睫毛+美瞳直播,系统愣是判定她是AI合成。这事儿直接冲上热搜榜前三,评论区炸锅:"合着我花两小时化妆等于给自己套了个AI滤镜?"
隐私怎么算?
系统需要实时扫描面部37个生物特征点,有网友在知乎发长文:"这不等于把脸当二维码扫?哪天数据库被黑,咱们岂不是集体裸奔?"
法律管不管?
3月25号当天,杭州互联网法院受理了首例"如色妨侵权案"。某MCN机构起诉系统误判导致主播掉粉,索赔金额高达1200万。法官老张挠着头说:"这案子判起来,比解微积分还难。"
(插入案例)广州天河区的王姐开了家肠粉店,自从装了如色妨认证,生意直接翻倍。"现在街坊都说,来我这儿吃粉能现场验真,比看营业执照还靠谱!"但转头就有科技博主爆料,说系统在暗光环境下容易误判,"合着以后约会都得自带环形灯?不然女朋友以为我是AI假人?"
• 中科院的李教授在《科技日报》发文:"这是数字时代的照妖镜,必须全国推广!"
• 清华美院的陈博士却怼回去:"艺术创作自由还要不要了?AI换脸技术本身无罪!"
• 最绝的是某网红律师,直播时金句频出:"以后离婚官司咋打?原告被告都开着如色妨自证清白?"
我在深圳华强北做了个街访,00后小伙阿强说得实在:"现在跟网恋对象视频都得先喊'如色妨启动',跟对暗号似的。"而广场舞大妈张阿姨更绝:"昨天我闺女非要拿那玩意儿扫我,说是防止我被AI换脸的保健品推销员骗,结果扫完说我像55岁的刘亦菲——这技术我看行!"
3月25号当天,相关概念股集体暴动:
- 做人脸识别的"虹软科技"涨停
- 搞AI换脸的"深度科技"跌停
- 最魔幻的是某生产面部识别摄像头的公司,因为名字带个"妨"字,莫名其妙涨了7个点
说实话,技术本身就像把菜刀,关键看怎么用。现在全网都在吵该不该用如色妨,我倒觉得重点应该是"怎么聪明地用"。比如说:
1. 政府机关、金融机构必须装——你总不想接个"局长"电话结果是个AI吧?
2. 普通社交平台搞自愿认证——像微信朋友圈那种"已读"功能,爱开不开
3. 给创作者留条活路——总不能让人家做鬼畜视频还得先给AI交保护费吧?
最近听说杭州有家奶茶店玩出新花样,顾客通过如色妨认证能免费加料。要我说啊,这届网友的脑洞,有时候比技术本身还有意思!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