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州城中村:消失的记忆还是重生的希望?2025年最新探访实录

2025-04-05 06:13:59 | 来源:不机能给新闻网
小字号

常州城中村:消失的记忆还是重生的希望?2025年最新探访实录

你听说过“城中村”吗?就是那种夹在写字楼和商场中间、电线像蜘蛛网一样乱窜的老巷子。2025年3月25日,我骑着共享电动车在常州转了整整一天,发现这些曾经被贴上“脏乱差”标签的城中村,居然在推土机和文创咖啡馆之间玩起了“变形记”……


🏚️ 现状篇:一半废墟,一半网红打卡地

站在天宁区某条无名小巷口,眼前的画面简直魔幻——左边是挂着“危房拆除”横幅的砖瓦堆,右边却开着三家ins风奶茶店,穿汉服的姑娘正举着自拍杆摆造型。“这地方五年前连外卖小哥都绕路走,现在一杯奶茶卖28块还有人排队!” 隔壁五金店老板老张叼着烟吐槽。

问了十几个街坊,发现矛盾点很集中:
1. 年轻人要便利:“改造后通地铁、有商场,谁不想住得舒服点?”
2. 老住户恋旧:“我爷爷那辈就住这青砖房,拆了去哪找乡里乡亲唠嗑?”
3. 商家算盘精:“改造成本高?等政府补贴到位,转手租给奶茶店能翻三倍租金!”

🔍 自问自答:为啥非要折腾城中村?
说白了就是地皮值钱!常州市中心地价去年涨了15%,这些“黄金地段”的老破小,在开发商眼里简直是“会下金蛋的鸡”。不过话说回来,那些漏雨的屋顶、乱接的电线也确实该整治了。


🛠️ 改造实况:青龙街道的“变形记”

跟着导航钻进钟楼区青龙巷,这里可是今年的网红改造样板。你猜怎么着?政府玩了个新招——“微更新”。没把整条街推平,而是像打补丁似的:
- 危房拆掉改成口袋公园,种上能开紫花的蓝花楹
- 民国老宅加固后变身共享办公空间,月租比写字楼便宜40%
- 最绝的是把公厕改造成“怀旧主题咖啡馆”,尿骚味变咖啡香你敢信?

住这四十年的王阿姨拉着我说:“当初听说要改造,我连夜收拾细软准备搬家。现在倒好,自家院子政府给修了花架,上个月还有人找我租房子搞直播呢!”


💡 争议漩涡:文化保护VS民生需求

在红梅新村碰到个戴眼镜的文史专家,他正举着相机拍即将拆除的雕花门楼:“这些是清末民初的‘常州工’手艺,拆了就再也见不着了!”但转头问住在门楼里的李大哥,他眉头皱成川字:“好看能当饭吃?我家五口人挤30平米,墙上长蘑菇,您给评评理该不该拆?”

📊 数据说话
- 2025年常州已完成改造的12个城中村中,7个出现商户撤租潮
- 但同期城中村周边房租平均上涨62%,外卖订单量翻倍
- 文物保护部门今年接到83起“紧急抢救老建筑”申请,比去年多了一倍


🚀 未来猜想:城中村会彻底消失吗?

在茶山村的拆迁指挥部,负责人老周给我看了份“五年计划”:“到2030年,主城区保留不超过5%的城中村作‘活体博物馆’,其他的要么改造升级,要么…”他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。

不过有意思的是,最近冒出批“逆潮流”的年轻人——95后设计师小林把白家桥的老宅改成工作室,还得意地给我看数据:“某红书上周‘城中村复古风’搜索量暴涨200%,现在我这破房子成了拍摄基地,日租金800起步!”


要我说啊,城中村就像城市的皱纹,全拉平了没味道,放任不管又危险。常州现在走的这条“绣花针式改造”路子,虽然天天被骂“四不像”,但好歹让外卖能送进门、老人有地方晒太阳、年轻人拍得出网红照。至于那些真该淘汰的危房?该拆就拆吧,总不能让老百姓天天提心吊胆过日子不是?

(完)


(责编:admin)
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