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安站街变形记:从街头巷尾到社区服务站的故事

2025-04-05 06:26:39 | 来源:过当么面新闻网
小字号

六安站街变形记:从街头巷尾到社区服务站的故事

哎哟喂!您听说过"站街"吗?不是电视剧里演的民国时期站街女那种,是咱们六安现在真真切切在发生的城市变形记。2025年3月25号这天,我跟着社区干部老张转悠了一天,可算搞明白了这个"站街"新说法的门道。

🚶♂️ 从街头摆摊到社区服务站
怎么说呢,这背后其实有个大计划。以前老城区那些占道经营的小摊小贩,现在都搬进了新修的社区服务站。就拿在九墩塘社区干了二十年的李大姐来说,她边整理着刚到的蔬菜边跟我唠:"以前跟城管打游击,现在月租才300块,还有空调吹,你别说,这政策还真行!"


为啥非要搞服务站?
这事儿得从去年冬天说起。有居民投诉说巷子口卖烤红薯的大爷堵了消防通道,结果街道办一调查发现:嚯!整个老城区居然有137个流动摊点,安全隐患多得能写本书。后来市里开了三天会,最后拍板——"疏"比"堵"管用!


🛠️ 服务站里藏着啥门道
您还别说,这服务站整得挺讲究:
1️⃣ 每个站点配2名就业指导员(都是本地下岗再就业的)
2️⃣ 摊位费按面积阶梯收费,最小档每天10块钱
3️⃣ 最绝的是搞了个"流动红旗",卫生达标的能免水电费

王大爷的修鞋摊就挂着小红旗,他得意地晃着老花镜:"现在年轻人来修鞋的多了,说我这'匠人精神',哈哈!"


💡 站街经济转型启示录
有朋友可能要问:这事儿能长久吗?我跟社区主任老刘聊过,他掰着指头算账:"以前每年整治占道经营要花80多万,现在建服务站花了200万,但预计五年就能回本。"更关键的是,流动摊贩的投诉量从月均23起降到了3起。

不过也有摊主私下跟我嘀咕:"好是好,就是不能像以前那样想摆哪摆哪了。"这话倒是实在,改革嘛,总要有个适应过程。


👀 街坊们怎么看
住银河小区的陈阿姨最有发言权:"以前下楼买个菜要跨三个摊子,现在推婴儿车都能过!"但开奶茶店的小年轻王浩有点愁:"客流量确实少了些,不过街道说要给我们搞线上培训,也算是个出路。"


站在2025年的六安街头,看着那些亮堂堂的社区服务站,我突然想起十年前这里的样子。城市管理这事儿,说白了就像大扫除,不能光撵人,得给笤帚簸箕找好地方。现在这些蓝顶白墙的服务站,不正是给市井烟火气安了个体面的家么?要我说啊,这"站街"变"进站",变得不只是位置,更是城市治理的温度和智慧。


(责编:admin)
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