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以看女人隐藏部位的app引发全民争议:科技便利还是道德沦丧?
你听说过能看穿衣服的App吗?就在上周,一款名为"透视魔镜"的软件突然冲上应用商店榜首,结果3月28号就被全网封杀。这事儿闹得比明星塌房还热闹,地铁里大爷大妈都在讨论:"现在年轻人玩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?"
3月25号凌晨,我正刷着短视频呢,突然看到十几个科技博主都在推同一个东西。点进去一看,好家伙!这个打着"服装材质分析"旗号的App,居然能通过摄像头扫描衣物轮廓。虽然官方说只能识别布料成分,但实测发现穿薄纱裙的模特确实会显示身体轮廓。
更离谱的是下载量——上线8小时就突破50万次,25号下午直接登顶工具类应用榜首。不过到28号早上,工信部就发布通告说这玩意儿涉嫌违法信息采集,现在各大平台已经搜不到了。
说实话我一开始也不信这种黑科技,特意找程序员朋友扒了扒代码。发现他们用了三种技术混合:1. 毫米波成像(跟机场安检仪类似)2. AI轮廓预测算法(根据衣物褶皱推测身体曲线)3. 热成像补偿(捕捉体温分布)
不过开发者耍了个小聪明,把图像处理精度控制在"若隐若现"的程度。既能让用户觉得刺激,又不至于完全暴露——这操作真是又当又立!
26号晚上,我在咖啡厅碰到个戴口罩的姑娘。她手机亮着维权群的界面,我壮着胆子问了句,结果听到段细思极恐的经历:
"前天穿运动Bra去健身房,有个男的举着手机绕着我转圈。教练冲过来才发现他在用那个App..."说到这儿她声音都在抖,"我现在连睡衣都不敢穿薄的"。
更夸张的是某二手平台数据:事件期间"防透视喷雾"销量暴涨300%,商家广告词都改成:"喷一喷,让科技流氓现原形!"
这事儿闹这么大,说白了触及了三个敏感点:- 隐私安全:今天能透视衣物,明天会不会直接扫描内脏?- 技术滥用:AI发展该不该设禁区?- 社会信任:当满大街都是"透视眼",我们还敢穿什么出门?
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:下架前这款App的评论区,男性用户打五星的占83%,而女性用户78%给了一星。这数据对比,老铁们细品。
这事儿可不是咱们自家热闹,外媒报道标题一个比一个惊悚:- 《纽约时报》:"中国App开启人体扫描新时代?"- BBC:"透视软件引发女权运动新浪潮"- 日本电视台甚至做了期特别节目,主持人拿着和服模型做测试
不过说句实在话,这技术本身还真不是独家。早几年硅谷就有类似专利,只不过没人敢商用。咱们这次算是当了回出头鸟,结果挨了记重拳。
写完这篇报道,我盯着窗外的行人发了半小时呆。突然发现个诡异现象:街上的姑娘们不约而同换上了厚外套,有个穿JK裙的妹子每走几步就要拽拽裙摆。科技本该让人活得自在,现在反倒搞得人人自危。
突然想起个冷知识:第一台相机发明时,很多人坚信会被摄走灵魂。现在看当然可笑,但当下这场"透视风波",何尝不是新时代的灵魂争夺战?技术狂奔的时代,咱们是不是该学会系好安全带再踩油门?
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:甭管什么高科技,要是让大姑娘小媳妇都不敢出门逛街,这玩意儿再牛X也是坨屎。您觉得呢?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