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bt工作室:2025年科技圈最意外的黑马

2025-04-05 05:47:24 | 来源:原在电好新闻网
小字号

成都bt工作室:2025年科技圈最意外的黑马


🔥 “搞技术的还能这么接地气?”
2025年3月25日,成都天府三街的一栋写字楼里突然挤满了媒体。一家名叫“成都bt工作室”的初创团队,靠着一款能自动生成川菜菜谱的AI小程序,三天内用户突破200万,直接把服务器干崩了两次。这年头AI创业公司多如牛毛,为啥偏偏是他们火了?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。


🎯 这帮人到底在折腾啥?

“说白了,我们就是想让人工智能‘下厨房’。”工作室创始人老王(真名王建国)叼着根棒棒糖,说话带着股郫县豆瓣酱的味儿。他们开发的“麻辣脑花”小程序,号称能根据冰箱里的剩菜生成菜谱,甚至能模拟“你妈骂你浪费食材”的语气——比如输入“半根黄瓜、俩鸡蛋”,AI不仅给出凉拌黄瓜+煎蛋的方案,还会补一句:“鸡蛋壳别扔!磨碎了可以当花肥晓得伐?”

用户张女士给我们看了她的使用记录:“上周家里只剩一包火锅底料和一把挂面,AI居然教我做了个‘牛油拌面’,还贴心地标注‘吃完记得喝王老吉’。”这种带着烟火气的细节,可能正是他们突围的关键。


🤔 为啥偏偏是成都?

有人质疑:“北上广的科技巨头搞不出这玩意儿?”老王嘿嘿一笑:“你去问问大厂的产品经理,有几个晓得莴笋叶子能凉拌?”

👉 三个硬核真相:
1. 团队基因:7个核心成员里,5个是川菜馆老板的娃,2个当过美团外卖区域经理
2. 数据优势:他们爬取了成都3.6万家餐馆近十年的点菜单,连“微辣”“中辣”“菊花辣”都标注得明明白白
3. 城市红利:成都2024年发布的“AI+市井经济”扶持政策,让这类项目能拿到最高50万的启动补贴


💡 个人观点:技术不是冷冰冰的代码

说实话,第一次听说“用AI教做菜”时,我以为又是哪个玩概念的PPT团队。但亲眼见到他们办公室——墙上挂着老妈的泡菜坛子,测试间堆着试吃失败的“折耳根蛋糕”,突然就懂了:这哪是在搞人工智能,分明是把四川人的生存智慧数字化了

有个细节特别戳我:他们的AI会根据用户所在地调整建议。比如检测到你在绵阳,推荐菜谱会多放花椒;要是在广东,就会自动降低辣度,还温馨提示“怕上火可以加片陈皮”。这种“技术包裹着人情味”的操作,大厂还真不一定学得来。


🌶️ 未来要往哪儿冲?

眼下最火的“云聚餐”功能,已经让投资人踏破了门槛。但老王说他们正在憋大招:“下一步要教AI识别四川话里的情绪——比如你妈说‘随便弄点吃的’,其实意思是‘三菜一汤少放辣椒’。”

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泼冷水:“这种地域性太强的项目,出川可能水土不服。”对此,技术总监小李扶了扶眼镜:“我们正在训练AI理解东北的‘整点硬菜’,还有江浙的‘弄点清爽的’——你猜怎么着?后台数据显示,凌晨三点最多的搜索词是‘一个人咋个吃火锅不浪费’。”


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:在这个张嘴闭口“元宇宙”“量子计算”的时代,看到一帮人认真捣鼓“怎么让独居青年好好吃饭”,莫名觉得挺治愈。成都bt工作室能不能成为下一个独角兽不好说,但至少他们证明了——科技的温度,可能就藏在一勺红油里


(责编:admin)
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