榆林有城中村吗?2025年探访实录
哎,您有没有想过——榆林这地方到底有没有城中村啊?🤔 这事儿还真得从2025年3月25号这天说起。我扛着相机在榆阳区转悠了大半天,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:这边新楼盘的玻璃幕墙晃得人眼花,拐个弯却能看到晾衣绳横七竖八地挂在巷子里。您猜怎么着?这就带您看个究竟!
站在新建的世纪大道上往西看,嚯!十几台挖掘机正对着片红砖房较劲呢。跟旁边乘凉的老王头唠嗑才知道,这儿原本是马家梁村,现在改名叫"新城西苑"了。不过您往巷子深处走两步,还能瞧见墙上贴的2023年春节联欢会通知,墨迹都快褪没了。
要说榆林的城中村改造,那真是"冰火两重天":- 🔥 南郊片区:去年刚拆完的刘官寨,现在工地围挡上印着"未来科技城"的大字- ❄️ 老城区:航宇路附近的平房区,大中午还能听见收破烂的吆喝声- 💡 混搭区:金沙路那片最绝,30层的电梯房和瓦房就隔着条两米宽的过道
在新建路菜市场碰见的李大姐可有话说:"咱家老宅子120平,拆完补了套80平电梯房,剩下钱刚够给儿子娶媳妇。"她掰着手指头给我算:"现在这房价啊,城南都涨到1万2了,你说这补偿标准是不是该提提?"
不过也有例外情况。在芹河新区,张大爷拉着我看他家新装的暖气片:"政府给老房子通了下水,还给外墙刷了保温层,这不比搬去鸽子笼强?"他院里那棵枣树少说三十年了,这会儿刚冒新芽。
您可别以为城中村改造就是拆拆拆。在文化路社区办公室,主任老刘直挠头:"光马家梁这片的电线私接问题,我们就排查了三个月。有些租户今天登记明天搬走,信息更新根本跟不上。"
更头疼的是文物保护。上个月在普惠泉片区施工,挖出段明代的夯土墙,工程立马叫停。现在考古队和开发商天天在现场掰扯,旁边早点摊的老板倒乐了:"这下咱家胡辣汤成网红打卡点了!"
要说最让我意外的,还得是马家梁夜市。虽然村名都改两年了,可一到晚上,烧烤摊的浓烟照样顺着新建的写字楼往上飘。卖羊杂碎的老马挺得意:"咱这的烟火气,给多少钱都不搬!"
数据说话:- 📊 2024年统计显示,榆林现存城中村23个- 🏗️ 其中15个正在改造,8个进入规划阶段- 💸 改造总投资已超180亿元- 👥 仍有约4.2万人居住在待改造区域
转悠完榆林十二个街道,我倒觉着城中村像城市的"活化石"。您说全拆了吧,那些祖传的手艺、街坊的温情就没了;可要是不改造,消防隐患、卫生问题又摆在那儿。那天在金沙路碰见个搞城市规划的博士,他说了句挺在理:"城中村改造得学中医,讲究个辨证施治。"
您猜怎么着?临走前我在开发区看见块有意思的招牌——"城中村记忆馆"。进去一瞧,展柜里摆着拆迁前的门牌号、老式蜂窝煤炉子,还有个互动屏能模拟走街串巷的体验。这招挺妙,既留住了乡愁,又给新城添了处文化地标。
要说个人观点啊,这城中村改造就跟炖羊肉似的——火候急了容易老,火候慢了不入味。榆林现在这"新旧混搭"的架势,倒是给城市留足了呼吸的空间。就是不知道再过五年,咱还能不能在CBD里找到卖碗托的推车摊?这事儿,还真得走着瞧!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