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东站卖批一条街:市井烟火与城市管理的拉锯战

2025-04-05 04:09:21 | 来源:但样女在新闻网
小字号

成都东站卖批一条街:市井烟火与城市管理的拉锯战

哎哟喂!你有没有听说过成都东站附近有条“卖批一条街”?2025年3月25号这天,我踩着共享单车晃悠过去的时候,好家伙,整条街热闹得跟过年似的。烧烤摊的烟子混着电子烟的薄荷味,小年轻们举着手机边拍边喊:“家人们快看!成都最野的网红打卡点!”


🚀这条街咋就突然火出圈了?

说来也怪,三年前这儿还是片冷冷清清的背街小巷。自从有个探店博主拍视频时说了句“东站卖批的比春熙路还多”,这条街莫名其妙就成了流量密码。现在整条街300多米,挤着四十多家摊贩,卖啥的都有——从麻辣兔头到AI算命,从二手手机到宠物蜥蜴。

最绝的是这里的“三无产品”:无固定摊位、无明码标价、无售后保障。但你说气人不?越是这样,年轻人越爱来“淘宝”。我亲眼看见个穿汉服的妹子,花888块买了串号称“三星堆同款”的玻璃珠子,还乐呵呵地跟摊主合影。


💡争议来了:这是市井烟火还是城市牛皮癣?

城管老张在这片干了十几年,他蹲在街角跟我抱怨:“现在这些00后摊主,脑壳比我们转得快多了!你前脚收他推车,他后脚就开直播喊冤,评论区能把人喷成筛子。”确实,上个月整治行动时,有个卖手作奶茶的小哥当场掏出《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》,硬是把执法记录仪怼到镜头前:“我这是正经创业!”

不过附近居民王嬢嬢可不买账:“晚上吵得睡不成瞌睡,地上油污能把人滑摔跤。上礼拜我家老头子的轮椅轱辘,就是让这些乱扔的竹签子扎破的!”


🌈深扒背后的流量经济学

为啥这条街能野蛮生长?我琢磨出三个门道:1. 地理位置绝杀:东站日均客流量8万人次,出站口走路5分钟就到2. 社交裂变玩法:摊主们搞出“打卡满三家送冰粉”的套路3. Z世代猎奇心理:在这儿能买到太古里不敢摆的奇葩玩意儿

有个卖“量子力学转运符”的00后摊主跟我说实话:“其实我们都在等政府规划,要是能整个规范点的夜市,谁愿意天天跟城管躲猫猫?”这话说得,让我想起春熙路当年那些流动摊贩——现在人家不都成了正规军么?


🤔城市治理的“神仙打架”

最近成华区搞了个试点,在街尾划出二十个“潮玩摊位”,结果你猜咋样?报名首日就涌来200多份申请,最远的申请人从广州打飞的过来交资料。负责招标的工作人员直挠头:“我们按传统标准审核吧,怕被说思想老旧;放开搞创新吧,又怕出乱子。”

这事让我想起宽窄巷子改造那会儿,刚开始也是骂声一片。但现在回头看,人家既保留了老成都味道,又整出了国际范儿。所以说啊,城市管理就像吃火锅,火候掌握好了,牛油和清油都能煮出好味道。


站在2025年的成都街头,我看着东站这片“野生CBD”,突然悟出个理:城市活力这事吧,光靠规划图纸画不出来,也不能全由着性子乱长。就像成都人最爱说的“巴适得板”,要的就是那种在规矩和自由之间找到的微妙平衡。指不定哪天,这条“卖批街”就会变身成下一个网红地标,毕竟这座城市的魔力,就在于总能把市井烟火玩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新花样。


(责编:admin)
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