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浴店里的擦边球分几种
哎,你进过足浴店没?有没有遇到过那种“说按摩吧不像按摩,说特殊服务吧又没证据”的尴尬场面?2025年3月25号,上海某连锁足浴店被顾客举报存在灰色经营,这事儿直接把行业潜规则掀了个底朝天。今天就带大伙儿扒一扒,那些藏在泡脚桶背后的门道到底分几个级别——
“原价298,现在特惠98!”听着心动吧?可等你躺下才被告知:“先生,这个价格只能按脚底哦,肩颈要加80,精油再加50。”说白了就是用低价引流,再靠加项宰客。我采访过一位从业五年的店长老张,他挠着头说:“现在人工涨得凶,不这么搞根本活不下去。”
去年在杭州就出过个案例:顾客团购了79元套餐,结账时被收了379。店家理直气壮:“您没问清楚项目时长啊!”气得消费者当场打了12315。
“我们新上了肾部保养项目”“这个前列腺疏通效果特别好”…听着像正经养生?某次我假装顾客暗访,发现所谓的“肾部保养”就是在后腰抹精油打圈圈。问技师有没有医疗资质,人家瞪我一眼:“我们这是保健,又不是看病!”
有个朋友小王跟我吐槽:“上个月在深圳某店,技师突然说‘哥你肌肉太紧了,得用特殊手法’,结果按着按着就开始解我皮带。吓得我抓起衣服就逃单了!”
“充3000送2000,还送全身SPA!”等你真掏了钱,才发现送的SPA要提前三个月预约,节假日还不能用。更损的是有些店玩“自动续费”——南京的李女士就中过招,银行卡被连续扣了半年会员费,找上门才发现合同里藏着蚂蚁大小的条款。
说好的60分钟服务,实际掐头去尾:前10分钟准备热水,后5分钟推销办卡,中间还接了两个电话。有业内人士偷偷算过账:“要是真按标的时间做满,一天最多接8个客。现在哪个店不是塞12个以上?”
参加过某连锁品牌内部培训的人爆料,新员工要背20页《服务应答手册》。比如顾客问“有没有特殊服务”,标准答案是:“我们这里都是正规项目,不过可以根据您的需求加强重点部位护理哦~”这暧昧程度,简直能拿语言艺术奖。
说到这儿,我突然想起去年在成都碰到的奇葩事。有家店把价目表做成AR投影,不同角度看到的项目都不一样。被查时老板还嘴硬:“这叫创新营销!”最后还是市场监管部门带着专业设备去,才把猫腻照出来。
现在这行当啊,就跟打地鼠似的——监管部门刚按住一个套路,新的花样又冒出来。不过话说回来,咱消费者也不是吃素的。下次再遇到可疑情况,记住三件套:先问价、录视频、留凭证。要是所有客人都这么较真,这些擦边球早晚得变成死球!
要我说啊,行业早晚得大洗牌。现在已经有智能足疗机器人进驻商场了,明码标价60分钟/99元,加钟还能送茶点。这种透明消费,不比跟人斗智斗勇强?反正我宁可多花20块买个安心,你们觉得呢?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