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莞莞式服务36个项目:2025年的新尝试还是老套路?
哎你听说过没?东莞最近搞了个大动作!2025年3月25号那天,政府突然甩出一份文件说要搞"莞式服务36个项目",当时朋友圈直接炸锅。有人说是要复兴"老招牌",也有人嘀咕这是不是换汤不换药?今儿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,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儿。
政府文件里写得挺明白,说白了就是要把服务行业规范化。重点划在三个板块:- 养生休闲类(15个):从传统推拿到新式茶疗全包圆了- 文化体验类(12个):醒狮教学、莞香制作这些老手艺都上榜- 便民服务类(9个):重点搞社区养老和家政升级
举个栗子,长安镇新开的"二十四节气茶馆"就很有意思。他们搞了个"惊蛰养生套餐",把本地草药和功夫茶混着来,据说试营业期间天天爆满。老板张伟跟我说:"现在客人既要舒服又要文化味儿,光靠过去那套行不通咯。"
这事儿得从去年说起。2024年底东莞服务业数据很难看,同比跌了8.3%,政府急得直挠头。后来找了帮专家调研,发现两个要命问题:1. 老牌服务项目同质化严重(满大街都是98块的足疗)2. 年轻人根本不买账(宁愿在家刷抖音)
所以这次改革说白了就是两招:标准化+年轻化。像新规里要求养生馆必须配持证调理师,文化类项目得定期搞体验课,听着是挺靠谱。不过话又说回来,执行起来会不会走样?咱还得再观察。
我知道你们想问这个!先说结论:不完全算。这次文件白纸黑字写着"三不准":- 不准搞擦边项目- 不准超范围经营- 不准临时加价
实地探访了南城三家试点单位,确实没见着猫腻。不过也有从业者私下吐槽:"现在装修要合规、员工要考证,成本直接翻倍,要没补贴真撑不住。"这话倒是大实话,改革嘛,总得有个阵痛期。
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。最扯皮的就是"文化体验"的界定标准,比如有个项目叫"莞香SPA",到底是卖文化还是卖服务?上个月工商局就为这事开了三次听证会。还有网友吐槽:"醒狮体验课398一小时,这是要上天?"价格这事儿确实敏感,搞不好就变相涨价。
要我说啊,这波操作算开窍了。东莞服务业的底子在那摆着,与其偷偷摸摸搞灰色,不如堂堂正正做品牌。但有三件事必须盯紧:1. 补贴能不能及时到位(别让老实人吃亏)2. 监管要常态化(不能搞运动式检查)3. 得培养本地年轻人接班(现在搓澡师傅平均年龄47岁)
那天在莞城遇到个00后茶艺师小林,小姑娘说得在理:"我们这代人不抗拒传统服务,但要的是透明和尊严。"这话算是点中死穴了。要真能把36个项目做成正经职业,说不定能带起新潮流。
反正这事儿成了就是全国样板,砸了就当交学费。东莞人向来敢闯敢试,这次咱们就走着瞧呗!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