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O一泡附近有吗?2025年的公厕革命真来了!
哎,大伙儿最近有没有发现,街边那些老式公厕突然变样了?就上周二早上,我在朝阳区溜达的时候,愣是被个闪着蓝光的玻璃房子惊到——这不就是新闻里说的「10O一泡」吗?听说现在全城都开始搞这个,但具体咋回事,咱得好好唠唠。
3月25号大清早,海淀区的王阿姨拎着菜篮子跟街坊吐槽:「昨天在公园找厕所,差点被新装的机器门夹到手!」您还别说,这届公厕升级确实猛。根据市政数据,光今年一季度,北京就投了8.7亿改造了1320座智能公厕,使用率直接飙升了63%。
要说这「10O一泡」到底是啥?说白了就是「十分钟搞定一次如厕」的智能系统。自动感应冲水都是基础操作,最绝的是那个空气质量监测屏,蹲坑时能瞅见实时PM2.5值,完事儿还能给厕所环境打分——这事儿放五年前谁敢信?
先给大伙儿拆解下这个新词儿:- 10分钟计时器:从进门开始倒计时,超时就...咳咳,您懂的- O型环控系统:自动调节温度湿度,冬天PP再也不怕冻- 一泡即净技术:据说冲水量比老式省了70%- 附近导航功能:手机APP能查方圆500米所有点位
上个月在国贸实测过,确实挺带劲。扫码进门后,语音提示冷不丁来句:「尊敬的市民,建议如厕时间控制在8分30秒哦~」好家伙,连拉屎都开始搞KPI了!
住回龙观的小张跟我吐槽:「上周导航带我去个在建工地找厕所,结果到了发现就是个临时移动厕所,这智能系统也有不靠谱的时候啊!」您看,科技是好,但落地还得慢慢磨合不是?
在玉渊潭公园随机逮着个遛弯的大爷:「您说这新厕所咋样?」老爷子摘下老花镜:「干净是干净,就是那个自动开关门动静太大,我这条老寒腿差点没躲开!」旁边锻炼的大妈接话:「要我说啊,那个消毒喷雾味儿太冲,还不如多备点厕纸实在!」
不过年轻人倒是挺嗨。95后程序员小李掏出手机给我显摆:「看见没?上周拉的这泡屎,系统给我生成个健康报告,说我纤维素摄入不足——现在连厕所都成养生顾问了!」
专家们吵得可热闹了。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刘教授在访谈里说:「智能公厕日均能耗比传统型降低42%,长远看绝对是趋势。」但社会学王博士担心:「过度依赖科技会不会让公共服务失去温度?比如老年人使用困难的问题...」
我自己倒觉得,甭管黑猫白猫,能解决内急就是好猫。前天在西单亲眼见个游客,对着厕所门禁研究了五分钟没进去,最后还是保洁大姐帮忙刷的卡——您说这高科技是不是也得配点「人工客服」?
听说杭州那边已经在测试「如厕积分制」了,拉够100次能换公园门票。广州更绝,搞了个「厕所元宇宙」,能在虚拟空间提前查看坑位情况。要我说啊,以后是不是该开发个「滴滴拉屎」?实时显示附近厕所的空闲状态,还能给五星好评:「本次如厕体验舒适,保洁阿姨笑容温暖!」
站在2025年的春天回头看,这场「厕所革命」还真不是面子工程。上周见到个外卖小哥,边等餐边在智能公厕里给手机充电,这大概就是科技该有的样子——既解决三急,又能给人行个方便。不过话说回来,再智能的马桶也替代不了那句「师傅,厕所在哪儿啊?」的人情味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