泉州陪玩:这座古城的新玩法到底有啥魔力?

2025-04-05 06:06:28 | 来源:米线要但新闻网
小字号

泉州陪玩:这座古城的新玩法到底有啥魔力?

朋友们,你们听说过花钱请人陪旅游吗?就在上周二(2025年3月25日),我在西街喝四果汤时,听到隔壁桌三个年轻人都在讨论"泉州陪玩",这词儿今年春天就跟开了挂似的,突然就在朋友圈刷屏了。说实话,一开始我也纳闷儿,现在年轻人连旅游都要找人陪了?


🚶♀️陪玩师小雅的一天:边逛吃边赚钱

早上9点,开元寺门口。扎着丸子头的95后姑娘小雅正举着自拍杆:"家人们看!这就是传说中会掉花瓣的千年古榕,待会咱们去后巷找那家40年老字号面线糊..."话音未落,手机里弹出一条新订单——来自上海的游客想定制三天深度游。

"现在接单得拼手速,好的陪玩师档期都排到端午了。"小雅边说边从帆布包里掏出个文件夹,里面整整齐齐贴着各类许可证。今年春节后,她注册了正规陪玩工作室,光3月份就接待了17组客人。


💡为啥突然火?三大真相揭秘

1️⃣ 懒人经济碰上文化渴求
泉州22处世界遗产点散落在街头巷尾,普通游客根本摸不着门道。就像上周来找小雅的王先生说的:"我在关帝庙转了3圈愣是没找着李贽故居,最后还是陪玩师带我从菜市场穿过去的。"

2️⃣ 社恐患者的救星
"跟团游要social,自由行会迷路,陪玩师就像行走的百度地图+真人弹幕。"00后游客小林这么形容。数据显示,2025年陪玩订单中68%是独自旅行者。

3️⃣ 新职业的造富神话
行业内部流传着"日薪过千不是梦"的说法。不过资深陪玩师阿杰提醒:"别光看挣得多,我们得熟背《泉州府志》,要会讲古早味笑话,还得随时化身人肉三脚架给客人拍大片。"


🚩争议与机遇并存:这个行业靠谱吗?

上个月某平台爆出"陪玩变陪酒"的负面新闻,让这个新兴行业站在风口浪尖。文旅局最新出台的《伴游服务规范》要求从业者必须"三证齐全"(导游证、急救证、文化讲解员证),还在西街设了三个服务站。

"现在找陪玩就跟点外卖似的,能看到服务评分和游客实拍视频。"文旅局工作人员老陈指着小程序介绍。不过他也提醒,千万别找那些举着"半日游50元"牌子的野导,说不定给你带假文创店去。


🌇本地人怎么看?听听老街坊大实话

"这些年轻人比我们还会讲故事咧!"在中山路开了30年理发店的蔡阿婆,现在常给陪玩师们提供情报:"哪家的满煎糕最地道,哪个巷口的砖雕有故事,他们问得可仔细了。"

不过也有老厝住户抱怨:"上周有个陪玩师带着十来个游客在巷子里开直播,吵得我们家狗都睡不着觉。"看来怎么平衡游客体验和居民生活,还真是个新课题。


💬我的亲身体验:值不值这个价?

为了搞明白这事儿,我上周狠心花了388元约了个半天陪玩。00后陪玩师小麦给我整了套"神操作":- 用簪花围道具教我摆拍显脸小的姿势- 在番仔楼里掏出折叠椅让我歇脚- 连金鱼巷的猫主子们都被她训练得会配合拍照

最绝的是,她手机里存着各个网红机位的日出日落时刻表。你说这钱花得值不值?反正我朋友圈点赞破了历史记录。


站在洛阳桥上吹着2025年的春风,突然就懂了这股"陪玩热"——在这个AI导游遍地跑的时代,人们反而更渴望有温度的真人互动。就像那天小麦说的:"我们卖的不是服务,是让每个游客都能带走属于自己版本的泉州故事。"

不过说实在的,下次我想试试那个传说中的"非遗大师陪玩套餐",据说能跟着南音传承人学弹琵琶,还能在提线木偶后台当半小时学徒。哎,这泉州城啊,真是越玩越有味儿了!


(责编:admin)
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