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州寺巷附近有小巷子吗在哪里?2025年探秘实录
哎哟喂!您知道泰州寺巷附近藏着多少条"宝藏"小巷吗?就在上个月25号,我揣着导航仪在寺巷周边转悠了整整八小时,硬是把犄角旮旯都翻了个遍。这事儿啊,得从三年前老张头在抖音发的那条视频说起...
先说大伙儿最关心的:泰州寺巷周边确实藏着十几条特色小巷!您要问具体位置?拿笔记好了:- 东侧状元巷:从寺巷正门往东走200米,看见青砖门楼就是(现在改成了文创市集)- 南边油坊弄:跟着麻石路面走准没错,最近新开了三家网红咖啡馆- 西头打铁巷:别看名字土,整条巷子都是民国建筑(现在正申报历史街区呢)- 北面梧桐里:年轻人最爱去的文艺小巷,墙绘比人还高
您别说,去年市测绘局刚更新了地图,新增了8条无名小巷的标注。这事儿还上了《泰州晚报》,说是有市民反映"导航到了死胡同,结果柳暗花明又一村"。
那天我可算见识了啥叫"巷中巷"。在油坊弄23号院门口,碰见个摇蒲扇的张大爷。老人家张口就是:"小伙子,你晓得三十年前这儿是榨油作坊不?"说着还给我指了墙根的老石碾——您猜怎么着?现在成了咖啡馆的镇店之宝!
转到打铁巷时更绝。明明看着是堵墙,走近了才发现有个半米宽的夹道。顺着往里钻,豁然出现个三进四合院,院里的大水缸养着睡莲,屋檐下还挂着二十几个鸟笼。住这的李大妈说:"咱这儿是闹中取静,外卖小哥都得打电话才找得着门。"
要说这些小巷的生存智慧,那真是教科书级别的:1. 因地制宜:窄巷变步行街,老宅改民宿(去年旅游收入涨了30%)2. 新旧融合:青砖墙上装智能门锁,石库门里开直播基地3. 社区自治:居民自组"护巷队",定期清理乱贴的小广告
市规划局的王工给我透了底:"2023年旧城改造时,原本要拆三条巷子。后来居民联名写信,还拿出清代地契,这才保住了老巷格局。"现在这些巷子的地价,可比旁边的高层小区还金贵!
给想去的朋友提个醒:✔️ 穿运动鞋!青石板路走着带感,但高跟鞋绝对遭罪✔️ 带现金!有些老店铺还是习惯用零钱匣子✔️ 看天气!雨天巷子里撑不开伞,但能拍出烟雨江南的味儿✖️ 别开车!最窄的巷子两个胖子都难并排走
上周六我在状元巷口数了数,半小时过去了28个穿汉服拍照的姑娘。要我说啊,这些巷子就像城市的皱纹,越是沟沟坎坎,越藏着说不完的故事。
说实在的,现在满大街都是玻璃幕墙,反倒这些弯弯绕绕的小巷成了稀罕物。上次听文旅局的人说,今年要把五条巷子串联成"非遗走廊"。要我说,保护老巷子不能光靠挂牌子,得让老百姓真觉得住在巷子里是福气。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