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个帮上海品茶群:年轻人怎么把茶馆玩出新花样?

2025-04-05 03:04:50 | 来源:然然这不新闻网
小字号

三个帮上海品茶群:年轻人怎么把茶馆玩出新花样?

哎,你说现在年轻人还喝茶吗?🍵 2025年3月25号的上海街头,答案可能要让老茶客们惊掉下巴——就在静安区愚园路的老弄堂里,二十几个穿汉服、戴智能手环的00后,正围坐在百年老茶馆里开"盲盒茶会"。这可不是普通聚会,而是最近火爆全城的"三个帮上海品茶群"的日常操作。


🌸 一、从三人行到三千人:这个群怎么火起来的?

这事儿得从去年秋天说起。程序员阿K、茶艺师小满和留学生Lucas在茶馆偶遇,三个人边吐槽"茶馆都是大爷大妈的地盘",边突发奇想建了个微信群。谁料到三个月就满500人,现在光上海就有20个分群,成员破三万。

他们搞了个"三不原则":不卖茶、不收费、不搞商业。群主小满跟我掰着手指算:"上周六我们在城隍庙办快闪茶会,光抹茶冰淇淋配龙井的吃法,就引来三百多人围观。"


🤔 二、年轻人图啥?不就喝个茶吗?

你可能会问:奶茶店遍地都是,这群人折腾个啥?我跟几个00后聊了聊,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:

  1. 仪式感新玩法:每周"主题盲盒茶会",上周是"红楼梦茶点复原",这周要玩"AI生成茶诗"
  2. 社交刚需:00后程序员小李说得好:"在这认识的人,可比酒吧里靠谱多了"
  3. 文化认同:留法归来的Cathy边泡工夫茶边说:"现在觉得,会泡茶比会开红酒更酷"

有个数据挺有意思:群成员里35%会自带茶具,28%参加过传统茶艺班,但90%都承认"最初是为拍照发朋友圈来的"。


🚀 三、老茶馆老板半夜笑醒?

在陕西北路经营茶馆二十年的张叔,现在成了群里的"顾问"。他跟我说了个对比:"以前每天卖不到十壶茶,现在周末要提前三天预约。上个月试着搞了个'电子琴配普洱'的夜场,结果来了两百多年轻人。"

不过争议也不少。有老茶客在论坛开喷:"这帮小年轻把茶当鸡尾酒调,老祖宗的东西都要玩坏了!"群里倒是淡定,95后管理员阿飞怼得妙:"乾隆爷当年还往茶里加奶酪呢,要我说,会玩才是真传承。"


💡 我的观察:这事儿没那么简单

蹲了三个茶会后,我发现个有趣现象:每次活动最后半小时,大家会自觉关掉手机。那个氛围,跟开头闹腾的场面完全两样。有个扎脏辫的摇滚青年说得实在:"在这能找到慢下来的借口,又不显得矫情。"

要说问题也不是没有。上周的"唐宋茶器复原活动",因为有人非要拿保温杯泡茶,群里吵了整整两小时。最后还是群规救场——他们有个"三秒原则":争议话题超三句就转移阵地。


站在外滩看着对岸的茶会灯光,突然想起个细节:上次活动签到是用毛笔字写的二维码。这种混搭就像现在的年轻茶文化,你说它新吧,里头都是老底子的讲究;你说它旧吧,玩得比谁都野。要我说啊,只要还有人愿意端起茶杯,管他用的是紫砂壶还是智能茶杯,这茶香啊,就断不了。


(责编:admin)
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