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化区城中村小巷:一条巷子里的未来进行时

2025-04-05 03:06:37 | 来源:指轻上他新闻网
小字号

从化区城中村小巷:一条巷子里的未来进行时

你听说过从化区的城中村小巷吗?就在上个礼拜三(2025年3月25号),我跟着社区网格员老王走在这条刚改造完的巷子里,头顶突然飞过一架物流无人机,差点把老王新买的鸭舌帽给掀翻。"嚯!现在这巷子可真成精了嘿!"老王挠着后脑勺直乐。这条曾经污水横流、电线乱搭的巷子,怎么就突然成了街坊们口中的"网红打卡点"?


🌇老巷新生记:从"握手楼"到"会呼吸的墙"

要说这巷子的变化,得从去年政府推的"微改造"工程说起。原先那些贴得能握手的自建房,现在外墙上爬满了会"呼吸"的爬山虎幕墙。住在3栋的李伯神秘兮兮地跟我说:"知道为啥叫会呼吸不?这绿植墙能吸汽车尾气,夏天屋里能降3℃!"

最绝的是楼间距处理——施工队愣是在两栋楼之间塞进了折叠式晾衣架和可移动花坛。早上九点自动缩进墙里,下午四点又"长"出来。"就跟变魔术似的!"刚搬来的租客小陈边说边给我演示,他手里那台社区APP上还能预约花坛位置。


🚮垃圾站变"宝藏屋"?这事儿真成了!

走到巷子中段那个薄荷绿的小屋前,要不是老王提醒,我压根认不出这是原来的垃圾站。现在的智能分类站像个太空舱,扫码开箱、自动称重、积分兑换一条龙。负责保洁的刘姨掏出手机给我看:"上个月我靠积分换了三桶花生油,街坊现在扔个垃圾都得掐着表抢排名。"

更绝的是地下室改造成的共享储物间。租客们那些滑雪板、折叠自行车再也不用塞在床底吃灰。要说最受欢迎的还得数那个旧物置换角,上周五我亲眼看见张大姐用旧电饭煲换了台九成新的空气炸锅。


💡"黑巷子"亮起来:太阳能路灯藏着小秘密

记得以前晚上走这儿得开手机照明吧?现在80盏太阳能路灯把巷子照得跟白昼似的。但您要以为这就是普通路灯可就错了——灯杆上藏着空气质量监测仪和应急广播。上个月隔壁街煤气泄漏,这些灯杆集体"喊话"疏散,愣是零伤亡。

还有更绝的!路灯底座藏着充电口,电动车随时能"续命"。外卖小哥阿强跟我算过账:"现在每天能多跑20单,省下绕远去充电的功夫,这不相当于涨工资嘛!"


🍜烟火气升级:肠粉摊主用上了AI助手

要说最舍不得变的,还得数巷口那家开了二十年的肠粉摊。但您猜怎么着?第三代传人小梁现在戴着AR眼镜做肠粉,镜片上实时显示火候数据和订单信息。"前些天美食博主来拍视频,说我这是'赛博朋克肠粉',笑死!"小梁边说边往蒸屉里磕鸡蛋,手腕上的智能手环还在记录摆臂次数。

旁边的牛杂摊也不甘示弱,搞了个"气味营销"——每天下午五点准时释放熬牛骨的香气,馋得下班族们排着队掏手机扫码。要我说啊,这老手艺和新科技搭一块,可比网红店那些花架子实在多了。


🤔改造后的烦恼?停车位成了"抢手货"

不过啊,事儿总有两面性。自从巷子漂亮了,周末来打卡的年轻人能把路堵严实了。开小卖部的周叔又喜又愁:"生意是好了,可我的三轮车都没地儿停了!"社区最近正商量着要把隔壁废弃仓库改成立体车库,但这事儿吧,还得街坊们投票表决。

还有那些慕名而来的网红主播,举着自拍杆满巷子转悠。住二楼的王阿姨跟我吐槽:"有天早上穿着睡衣倒垃圾,结果上了别人的直播!现在出门倒个垃圾都得捯饬捯饬。"话虽这么说,她家阳台的多肉植物倒是因此成了"打卡背景墙"。


站在巷子口的智慧大屏前,我看着实时更新的噪音分贝值和PM2.5数据,突然想起三年前来这里采访时的样子。那时候巷子里横七竖八的电线像蜘蛛网,下雨天得踮着脚跳"芭蕾"避水坑。现在呢?阿婆们推着智能买菜车遛弯,小娃娃在防滑地砖上追着电子蝴蝶跑。

要说这城中村改造,就跟炖老火靓汤似的——不能大火急攻,得文火慢熬。技术再酷炫,终究要落到街坊们的日子里才算数。就像李伯说的:"啥智慧社区不社区的,咱老百姓就图个住得安心、过得顺心。"这话实在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

(责编:admin)
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