谁知道海安汽车站还有小巷子吗
嘿,各位老铁!你们有没有发现,现在走到哪儿都是高楼大厦,以前那些弯弯绕绕的小巷子咋说没就没了?这不,最近网上有人问:“2025年都过半了,海安汽车站附近到底还有没有藏着老巷子啊?”今天咱们就带大伙儿去扒一扒这个事儿。
站在2025年3月25号的海安汽车站门口,眼前这栋玻璃幕墙的新客运大楼晃得人睁不开眼。说实在的,要不是手机导航提醒,谁能想到这里三年前还挤着七八家卖粢饭团的老铺子?
不过你猜怎么着?顺着车站东侧新开的奶茶店往北走个50米,还真藏着条半米宽的青砖巷子!这地方现在被两栋28层的公寓楼夹在中间,活像个被遗忘的时空隧道。附近居民王大爷边修自行车边说:“去年推土机都开过来了,结果在墙根儿发现块光绪年间的界碑,这才保住了最后30米老巷。”
刚钻进巷子就听见“叮叮当当”的动静,原来是三家钉子户店铺还在坚守:- "老陈裁缝铺"挂着智能改衣的LED灯牌,里头的老式缝纫机却装着AI芯片- "阿香粽子店"用3D打印模具包粽子,灶台上还架着祖传的柴火灶- 最绝的是巷尾那家24小时无人旧书吧,刷脸进门就能看到泛黄的《海安县志》躺在电子阅览器旁边
住在这四十年的李阿姨端着智能炒菜锅出来倒水:“现在年轻人就爱来这儿拍照,上周还有个网红直播拆我家的老式门闩,你说现在人咋就稀罕这些破铜烂铁?”
根据住建局最新公示:→ 海安老城区传统街巷现存率:4.7%→ 近五年消失的特色店铺:327家→ 现存历史建筑中00后打卡占比:82%
城市规划局的张工倒是说了句大实话:“现在搞保护可比拆迁费钱多了!就说汽车站旁边那条巷子,光是加固老墙面的纳米涂料,每平米造价够买两部最新款手机。”
这事儿吧,我觉得得分两头说。就像我上周遇见个北京来的游客,举着手机在巷子里转了仨小时,最后买了二十个粽子说要带回去当“非遗伴手礼”。可转头看见住在巷子里的年轻人小王,他家卫生间还得去公厕,天天抱怨:“要情怀别拿我家当博物馆啊!”
不过话又说回来,上个月市政刚给巷子装了智能排水系统,这下雨天再也不用蹚水了。社区书记老刘叼着电子烟说:“明年打算给每家每户装AR窗户,既能看老城风景,又不耽误现代化生活。”
最近有个挺有意思的事儿:几个大学生开发了"巷弄寻宝"APP,把老巷子的每块砖都编了号。扫一扫就能看到1950年供销社的虚拟影像,还能用区块链买数字砖收藏。你别说,上线半个月居然有六万多年轻人注册。
不过最让我感动的,是上周末看见八十岁的赵奶奶在教机器人服务员包汤圆。老人家边示范边念叨:“得顺时针揉三圈半,逆时针再转两下,这样馅儿才不会跑偏...”那个铁疙瘩居然真学会了!
说到底,留不留巷子这事儿就像炖老汤,火候过了就糊锅,火候不到又没味儿。现在看海安汽车站旁边这条巷子倒是找到了新门道——既当得了历史见证人,又玩得转黑科技。下次您要是路过,不妨去巷口的智能售货机买瓶老汽水,说不定能扫出段老海安的故事呢!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