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春有没有那种城中村啥的?走街串巷给你唠明白了
(拍大腿)哎你别说哈!最近我刷短视频老看见有人问:"长春这么大个城市,咋没听说过有城中村呢?"今儿咱就带个帆布包,揣着手机,把二道、宽城、绿园几个老城区转了个遍。2025年3月25号这天晌午头,我在卫星路地铁口逮着个蹬三轮收废品的大爷,他一句话把我逗乐了:"你要找城中村?咱这疙瘩都叫'老厂区家属楼'!"
说白了,城中村可不是单纯"农村包围城市"。按住建部2024年新规,得符合仨条件:1. 被建成区包着的聚居区2. 土地性质还没转国有3. 基础设施比周边差两档以上
咱长春的情况特殊,当年"一汽""长客"这些大厂自个儿盖的家属区,现在倒成了另类"城中村"。就拿宽城区铁北二路那片来说,红砖楼还是1958年建的,去年冬天我去采访,看见住户还在用公共旱厕,窗框上结的冰溜子比我胳膊都粗。
转悠三天发现个规律:长春的城中村都藏在主干道背后的胡同里。比如绿园区春郊胡同,眼瞅着马路对面就是万达广场,往里走二百米,好家伙!电线像蜘蛛网似的在半空挂着,二楼晾的大花被单子直接垂到早餐摊的油锅上头。
在这片碰见的王桂芬大娘给我算了笔账:"我家这45平小屋,要是搁深圳早拆成千万富翁了。在咱这儿?去年拆迁办来说每平补8200,可周边新楼盘都2万3了,这不扯呢么!"(她家窗台上还摆着2023年发的拆迁通知,落款日期特意用红笔圈着)
市里刚开完的城建会透露,要在2026年前解决主城区21处"重点区域"。我扒拉了最新规划图,发现三个变化:🔥 补偿方案灵活了:能选房票兑换商品房🚀 原地回迁比例从40%提到60%💡 留了8处当"工业遗产街区",说要学北京798
但住汽车厂宿舍的老李头不买账:"上个月测量队来我家三次,最后一次连洗手间置物架都量了,结果告我阳台是违建?我在这住了三十八年,当初还是厂里给安的铝合金窗!"
(挠头)说实话,刚开始我也纳闷儿——长春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,按理说城中村应该挺多啊?后来整明白了:咱这儿是厂区变城区,家属院变城中村,跟南方那种自建房扎堆的情况还真不一样。
前两天在桂林路咖啡馆听见个设计师说打算改造老水塔,我觉着这思路挺哏儿。既能留住城市记忆,又能盘活闲置资产。不过得提醒句:可别把红砖墙都刷成网红ins风,那跟贴瓷砖的公厕有啥区别?
走到人民大街和解放大路交会处,望着马路这边气派的摩天楼,再瞅瞅对面褪了色的黄墙老楼,突然想起住铁北的张大哥说的话:"都说要城市更新,可更的不该是房子,是日子。"这话你品,你细品。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