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团点美女:2025年社交新玩法还是灰色擦边球?
你听说过美团能点美女吗?就在上个月,北京程序员小明在美团点了份麻辣香锅,结果刷到个"附近小姐姐陪聊"的推送。他随手下了单,两小时后真有个穿JK服的姑娘带着奶茶来公司陪他加班。这事儿在朋友圈炸了锅,有人说这是社恐福音,也有人直呼"美团变味了"...
说白了就是在美团APP里新增的"社交陪伴"板块。3月25号正式上线那天,我蹲点实测了一把:打开APP首页,原先的"超市/买菜"旁边真冒出了个粉色的"遇见TA"图标。点进去后界面像外卖点单似的,能按颜值分、才艺类型、陪伴场景筛选——就跟选奶茶加小料差不多!
举个栗子🌰:海淀区某高校男生小王,花188块点了位会打《原神》的陪玩小姐姐。俩人边开黑边吃美团送来的炸鸡,三小时后还收到系统推送:"续单立减50元,要不要延长甜蜜时光?"
1️⃣ 第一步:实名认证+人脸识别(必须满18岁)
2️⃣ 第二步:选择需求👉吃饭陪聊/游戏开黑/逛街拎包
3️⃣ 第三步:挑人👉看照片、视频认证、用户评价
4️⃣ 第四版块:线下见面需扫码打卡定位(每15分钟更新安全状态)
美团产品经理老张跟我透底:"上线首周日均订单破3万单,00后占67%。最火的是'剧本杀陪玩'和'见家长救场'服务,有个姑娘一周接了28单假装女朋友的活儿。"
不过我在朝阳区采访了个常接单的舞蹈生小芳:"有天接了5单陪吃饭,晚上回家看见米饭就想吐。最离谱是有个大哥点了2小时服务,就为让我教他老婆练天鹅颈..."
支持派认为:"总比去乱七八糟的社交软件安全,至少美团能追踪到实时定位。"
反对派呛声:"这不就是变相的情色交易温床?哪天冒出个'特殊服务加购项'咋整?"
有意思的是,美团在深圳做了个实验:给5000单服务植入AI语音监控,结果发现87%的对话内容都是"游戏攻略""星座分析"这种清水话题。不过也有用户钻空子,把KTV陪唱服务挂成"音乐鉴赏指导"。
摸着良心说,这功能确实戳中了当代年轻人的孤独痛点。上周我表弟失恋,就点了个陪聊小哥撸串散心,结果俩人现在成了篮球搭子。但必须提醒三点:
说到底,科技永远是把双刃剑。美团这波操作就像外卖里的螺蛳粉——有人爱得要命,有人嫌臭躲着走。但不可否认的是,咱们的社交方式,真的回不去那个全靠缘分遇见的年代了。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