绵阳楼凤:2025年街头巷尾的新话题,到底藏着啥门道?

2025-04-05 03:32:32 | 来源:充大马这新闻网
小字号

绵阳楼凤:2025年街头巷尾的新话题,到底藏着啥门道?

嘿,各位老铁!不知道你们最近刷短视频的时候,有没有被"绵阳楼凤"这个词给刷屏?自从2025年3月25号那篇《城市观察》的深度报道出来后,这个话题就跟炸了锅似的。今天咱就掰扯掰扯,这到底是个啥情况?


🚨突发!3月25日记者暗访实录

那天下午5点刚过,我跟着线人七拐八拐摸进科创区某栋写字楼。嚯!18楼整层挂着"新媒体培训中心"的牌子,推开门却看见二十几个姑娘正对着手机练话术。负责人老赵叼着烟说:"现在讲究的是精准获客,咱家姑娘都考了直播证,晚上开播聊诗词歌赋,下播接单搞情感陪护,这叫双轨制发展。"

这话听着新鲜吧?但仔细琢磨就发现门道——所谓"楼凤"早不是站街揽客的老黄历,人家现在玩的是线上线下融合。有个化名"小雨"的姑娘给我看她的日程表:上午学心理学网课,下午练声乐,晚上还要背直播话术,比996还拼。


💰这行当到底有多"香"?数据说话!

根据民间调查机构"城市眼"的报告(注意啊这可不是官方数据):- 70%从业者年龄在25-35岁- 平均月收入8000-15000元- 63%的人有专科以上学历- 最抢手的技能竟然是...心理咨询和茶艺?!

隔壁王大姐家的闺女小芳就是个典型。这丫头川师大毕业,先在教培行业干了两年,去年转行做"高端伴游",现在天天朋友圈晒的是品茶会、读书沙龙。用她的话说:"陪客户看画展三个钟,比教熊孩子英语挣得还多,你懂的吧?"


📱新旧模式大乱斗,监管咋整?

说到这儿肯定有人要问:这不就是变相那啥吗?哎您先别急,咱得把话摊开说。现在市面上主要分三大流派:1. 传统派:还在居民楼里蹲守,主要接熟客2. 升级版:挂靠养生会所、文化公司3. 元宇宙玩家:直接搞VR情感陪护的

上个月文化局老张跟我唠嗑时提了嘴:"现在最难界定的是文化陪伴服务,总不能让人家姑娘陪老头下象棋也算违法吧?"这话倒是实在,但灰色地带多了总归不是个事儿。


🤔个人观点:这事儿得慢慢来

说实在的,我跑社会新闻这么多年,头回见着这么复杂的行业生态。一方面确实存在乱象,上周不就爆出某"国学班"挂羊头卖狗肉的事儿么;但另一方面,很多从业者真是正儿八经在提供情绪价值服务。

举个亲眼见的例子:在涪城区碰见的李女士,白天是钢琴私教,晚上接"音乐疗愈"订单。有次跟着她去见客户,人家真是规规矩矩谈了俩小时肖邦,临走客户还送了本《拜厄钢琴基础教程》。这你能说人家不正经?


🌆未来会往哪儿走?听听业内人士怎么说

最后逮着个不愿意露脸的行业老炮儿赵哥,他嘬着牙花子预言:"要不了三年,这行得分出三六九等。高端玩家搞艺术鉴赏、商务陪同,中端的做旅行伴游,底层那些乱搞的迟早被淘汰。"这话我信一半——毕竟市场需求摆在那儿,但规范化确实是个大坎。

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个事:前两天路过临园路,看见个新开的"城市解忧杂货铺",明面上卖手冲咖啡,暗地里搞啥名堂就不好说了。要我说啊,这绵阳楼凤的江湖故事,估计还能演上好一阵子呢!


(责编:admin)
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