甪直古镇小巷子还有吗
(注意:实际使用时需去掉HTML标签,此处仅示例)
“哎哟喂,甪直古镇的小巷子还在不在啊?”这是最近网上突然冒出来的热搜话题。就在昨天(2025年3月25日),我顶着大太阳跑到苏州吴中区,想给大伙儿探个究竟。毕竟这两年总有人说“古镇都商业化了”,但甪直这地方,可是连乾隆下江南都夸过的“神州水乡第一镇”啊!
刚进古镇北大门,迎面就是一条弯弯曲曲的青石板路。嘿,你猜怎么着? 路边卖麦芽糖的阿婆还在,只是旁边多了个扫码支付的牌子。我逮住一位摇蒲扇的张大爷问:“这巷子跟以前比变样没?”他咧嘴一笑:“变啥?我在这住了60年,墙根下的苔藓都没挪窝!”
不过话说回来,变化也不是没有:
✅ 60%的巷子改成了文创小店,但门头都按古镇风格统一设计
✅ 原先坑洼的石板路全补好了,还加了防滑条(雨天再也不怕摔跤了)
✅ 每走50米就有垃圾桶和休息椅(这对带娃的游客真是福音)
“修旧如旧说得轻巧,钱从哪儿来?”文旅局的王科长跟我掰手指头算账:全镇95%的原始小巷都保留着,但光去年就花了800万维修费。“总不能全靠财政拨款吧?让商家交点儿‘风貌维护费’,大家都能理解。”
不过也有专家泼冷水。苏州大学的李教授在采访中直言:“现在甪直的商业密度比周庄还高,再这么搞,怕是连最后10%的原生态都要没了。”这话说得实在,你品,你细品。
我在巷子里随机拦了十几个游客,发现个有趣现象:
👉 年轻人举着手机狂拍:“这条巷子绝了!发朋友圈肯定爆赞👍”
👉 中年游客摇头:“跟二十年前比,店铺多了三倍不止”
👉 老外游客最实在,指着河边的咖啡馆喊:“This is China? Amazing!」(这真是中国?太棒了!)
要说最让我眼前一亮的,还得数藏在深巷里的“三毛茶馆”。老板是个90后,把祖传老宅改成了书吧+茶室,靠窗位置能直接看到摇橹船从眼皮底下划过。他说:“要不是政府补贴改造费,我这老房子早塌了。”
说实话,我转悠一整天最大的感触是:保护古镇不能光靠情怀。你看河对岸新开的“阿婆团子店”,三代人做青团的手艺,现在每天能卖2000个。老板娘跟我说:“以前儿子嫌赚得少要去城里打工,现在倒抢着回来管抖音直播了。”
这让我想起乌镇的教训——当年一刀切赶走所有商户,结果现在想恢复人气,得花十倍力气。留得住人的小巷子才是真活着的小巷子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?
临走前,我在南巷口碰到个画水彩的学生。他支着画架描摹斑驳的砖墙,画纸右下角写着:“2025.3.25,甪直巷影”。突然就明白了——只要还有人愿意为这些小巷停留,它们就永远不会消失。
(报料热线:138××××1234,欢迎提供古镇保护线索)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