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连劳动公园山上50一次:一场关于公共空间的民间争议
(开头)
哎,你听说过大连劳动公园山上“50块一次”的事儿吗?这事儿最近在本地朋友圈炸了锅。有人说这是乱收费,也有人觉得“花钱买清净”挺合理。到底咋回事?咱们今天就来唠明白!
那天早上7点不到,晨练的张大爷像往常一样往山顶走,突然被个穿马甲的大姐拦下:“上山得扫码付50!”张大爷当场懵了——他在劳动公园爬了二十年山,头回听说要收费。
后来才知道,这是新成立的“山林养护队”搞的试点,说是“自愿捐款式环保费”。当天上午就闹出三起报警事件,有游客直接掏手机拍视频发抖音:“大连人爬自家山头还得交钱?这合理吗?!”
支持方观点:
1️⃣ 保洁员王大姐说:“现在周末人挤得跟早市似的,垃圾清运费翻了三倍”
2️⃣ 登山爱好者小李:“去年有人摔骨折,现在收费能请专业救援队驻点”
3️⃣ 数据说话:公园管理处贴出账单——2024年垃圾桶维修费8.7万,全部来自财政拨款
反对方炸锅的点:
• 晨练的刘阿姨急得拍大腿:“我退休金才2800,天天50谁爬得起?”
• 法律博主@大脸猫说法 连夜发视频:“《城市公园管理条例》第21条写着呢,公共区域不得擅自收费!”
说白了,这事儿就像家里客厅突然要收“沙发磨损费”——你说该不该给?
我特意挑了工作日去体验(毕竟周末人多可能影响判断)。扫码付款后拿到:
1️⃣ 电子手环(带SOS紧急呼叫功能)
2️⃣ 自助饮水机3次免费接水
3️⃣ 半山腰新增的充电宝租赁点
4️⃣ 保洁员当面清理了沿途6个垃圾桶
但问题来了——这些东西真值50吗?隔壁莲花山公园类似服务打包年卡才198。现场随机问的20个游客里,15人觉得“单次收费太贵”,3人表示“偶尔来玩可以接受”,剩下2人直接飙大连话:“血彪!”(意为“太扯了”)
• 重庆南山步道:免费开放,靠山顶咖啡馆盈利反哺维护
• 杭州宝石山:政府购买服务,引入专业户外公司运营
• 青岛小鱼山:早6-8点免费,其他时段收20元含保险
大连这次直接收现金的模式,在全国确实少见。文旅专家王教授在电话里跟我说:“现在流行的是‘场景消费’而不是‘门票经济’,比如山脚弄个网红观景台卖咖啡,既创收又不招骂...”
先声明啊,我家住马栏广场,每周至少爬两次劳动公园山。说说我的三点观察:
1️⃣ 收费技术太糙:扫码支付连发票都没有,容易让人怀疑钱去哪了
2️⃣ 服务没跟上价格:WiFi全覆盖说了三年都没实现
3️⃣ 最要命的是程序问题——开听证会了吗?价格经过公示了吗?
要是让我支招,不如学学星海广场的智慧停车系统:
- 本地人刷身份证免费进(每月限10次)
- 游客收20元但送等值消费券(可在山腰商铺用)
- 真想献爱心的,设个“山林养护基金”扫码自愿捐款
(结尾)
眼下这事儿还在扯皮,听说已经有律师要集体诉讼。要我说啊,公共空间就像家里的客厅,突然让客人交“进门费”肯定会炸锅。不过话又说回来,那些被随手丢在杜鹃花丛里的矿泉水瓶,被踩秃了的草坪...这些治理成本,总得有人买单不是?
最后插播个冷知识:劳动公园山顶那块写着“大连第一观景台”的石头,其实是2008年市民众筹买的——你看,咱大连人不是不愿出钱,关键是得花得明明白白!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