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中先约:2025年这场签约到底改变了什么?

2025-04-05 03:06:22 | 来源:房儿家系新闻网
小字号

汉中先约:2025年这场签约到底改变了什么?

你听说过"汉中先约"吗?就在上周——2025年3月25号,陕西汉中突然搞了个大动作。当天上午十点,市政大厅里挤满了记者,连过道都站满了人。我挤在人群里,就听见前排老记者嘀咕:"这场面,比去年西安引进特斯拉工厂还热闹!"


🚀先约到底约了啥?

说实话,一开始我也没搞懂。直到市长王建国掏出那份红头文件,全场快门声跟放鞭炮似的响成一片。这份《汉中市域协同发展框架协议》,官方说法是"整合陕南资源的新模式",但咱们老百姓更愿意叫它"汉中先约"。

核心就三句话:1. "不让一个县掉队":汉台区要把GDP的3%拿出来搞区域帮扶2. "产业要转一起转":11个县区要同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3. "民生账本大家看":所有公共项目预算必须全网公示

要说最劲爆的,还得是那个"人才共享池"。比如镇巴县搞茶产业,能从西乡县借调技术员,费用市里补贴。这招够绝吧?


💡为什么要搞这个约?

采访经信委张主任时,他说了个有意思的比喻:"咱们陕南就像人的手掌,单个指头没力气,攥成拳头才能打粮食。"确实,去年汉中全域GDP刚破4000亿,但县域差距大得吓人——最富的汉台区人均8.2万,最穷的佛坪县才3.1万。

举个实在例子:去年留坝县想搞智慧农业,钱不够买设备;勉县有设备却缺技术员。要是早签这个约,两家凑一块不就解决问题了?现在协议里白纸黑字写着"跨县协作项目享双倍政策加分",这可比过去各干各的强多了。


📜约法三章新在哪?

仔细扒了扒协议文本,发现三个突破点:1. 环保指标能"存银行":比如宁强县多减排的碳指标,可以"存"起来给明年用,或者卖给其他县2. 科技专利共享池:高校研发成果,11个县区都能用,专利费打三折3. 民生工程联审制:要建新医院?得周边三个县联合评审才行

南郑区的李大姐跟我说:"以前去趟三甲医院得跑西安,现在协议里说要搞'医疗联合体',听说西安的专家要定期来坐诊。"说着她掏出手机给我看政府APP,上面还真有个"先约专区"。


🤔争议点在哪?

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叫好。我在茶摊听到几个老伯争论:- "别又是雷声大雨点小"- "听说要合并部分职能部门,公务员饭碗还稳不稳?"- "跨县通勤补贴到底谁出钱?"

发改局的同志倒是实在:"改革嘛,总得摸着石头过河。我们专门设了'试错资金池',头三年允许10%的容错率。"这话听着踏实,比空喊口号强。


🔮未来会怎样?

个人觉得,这个约最有价值的是"倒逼机制"。以前各县竞争多过合作,现在考核指标里"协同发展"占了三成权重。就像开车换挡,光踩油门不行,还得会配合。

举个眼前的例子:协议刚签三天,洋县和城固县就宣布共建"有机食品产业园"。要搁以前,两家为了争龙头企业落户,估计还在扯皮呢。现在好了,税收五五开,政绩各算各,这不就双赢了?

站在汉江边上看夜景,突然想起市长那句话:"发展不是打麻将,不能光盯着自己胡牌。"这话糙理不糙。说到底,城市群竞争时代,抱团才能取暖。汉中这步棋走得险,但说不定就走活了整盘棋。


(责编:admin)
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