惠州三和小布仔哪有巷子?这条 消失的老街 突然成了网红打卡点
哎你说怪不怪?2025年3月25号这天,惠州人的朋友圈突然被同一个问题刷屏了——"三和小布仔哪有巷子?"别说外地人,就连不少本地"老惠州"都挠着头皮嘀咕:"这条巷子不是早就拆没了吗?"
🚨巷子突然"复活"为哪般?要说这事儿得从那个礼拜二说起。早上七点来钟,住在江北的老张头遛弯时,发现三和超市后头围了老大一群人。挤进去一看,嚯!原本被围挡遮了三年的空地,居然冒出来条青石板老巷子!墙头爬山虎绿油油的,晾衣绳上还挂着蓝布衫,就跟时空穿越似的。
"这不就是当年卖麦芽糖的老布仔巷嘛!"拄着拐杖的李阿婆激动得直拍大腿,"你看这墙上的毛主席语录,跟我家老相册里的一模一样!"你别说,这巷子还真有点儿"大隐隐于市"的意思,藏在新建的玻璃幕墙后头,要不是施工队拆围挡,还真发现不了。
🏡巷子里藏着什么宝?往里走二十来步就看见个黄铜招牌——"三和记忆博物馆"。据说是开发商跟文物保护部门憋了三年的"大招"。里边儿看点可不少:- 📌1987年的粮油票证(就夹在砖缝里发现的)- 📌2005年的街坊公约手抄本(重点标着"不准在巷口倒潲水")- 📌最绝的是整面墙的老式门牌,从"布仔巷1号"到"43号"全齐活
要说最火的还是那个"时空邮箱",能往1985年的布仔巷寄明信片。我试了试,写完往绿邮筒里一扔,叮当一声还真吐出张泛黄的"回信",这互动设计确实走心。
🤔老巷子怎么突然变金贵了?跟规划局的老王打听才知道,原来这地块拍卖时有硬性规定——必须原址保留30米以上历史街巷。开发商起初还想打马虎眼,结果被文化稽查抓个正着,这才有了现在的"新旧共生"。
不过也有街坊嘀咕:"修得是挺漂亮,可原先巷口王记肠粉店的味道再也找不回来了。"这话倒是不假,现在巷子里卖的都是28块钱一杯的"怀旧奶茶",要说市井气,确实差点意思。
🌆城市规划的"良心发现"?这事儿让我想起去年杭州保护南宋御街的案例。要说惠州这次操作,至少有三大进步:1. 强制保留代替了过去的"拆了再仿建"2. 原物利用率达到65%(比国家标准高15%)3. 引入AR实景导航,扫码就能看老巷子变迁
不过话说回来,站在巷子中间,左手摸着百年老墙,右手贴着商场玻璃,这种魔幻现实感,还真说不清是进步还是妥协。就像住在巷尾的陈阿姨说的:"能留个念想总比全推平强,就是这新修的青石板,走着总没以前碎砖路踏实。"
💬年轻人到底在追捧什么?观察了三天,发现来打卡的主要是两类人:70后来找回忆,00后来拍短视频。有意思的是,几个汉服主播在直播时说漏了嘴:"其实分不清这是真古迹还是仿古街,但出片啊!"
这话听着扎心,却也实在。文物保护专家老周倒是看得开:"甭管因为啥,有人关注就是好事。当年要不是网红带火永庆坊,那些老骑楼早保不住了。"
站在2025年的春天看这条"复活"的老巷子,突然觉得城市就像个打补丁的衣裳。新布料要裁,旧补丁要留,关键得看裁缝的手艺。至于咱老百姓,或许就像那墙缝里钻出来的小草,给点阳光就能接着长——管它底下是青石板还是水泥地呢!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中国修改反垄断法:经营者不得利用数据和算法从事垄断行为版 权 所 有 ,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
Copyright 惠州三和小布仔哪有巷子?这条 消失的老街 突然成了网红打卡点 2020-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