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岛万达站街:一场城市治理与烟火气的博弈
哎,你听说过青岛万达站街吗?最近朋友圈都在传这事儿,有人说乱糟糟得管管,也有人觉得这才是城市的烟火气。到底咋回事?咱们今天就唠个明白!
那天下午三点半,抖音突然冒出条视频——万达广场东侧人行道上,二十多个小摊贩把路堵得水泄不通。烤冷面的油烟混着臭豆腐味儿直冲天灵盖,路过的白领小张跟卖糖葫芦的大爷差点撞个满怀。短短2小时,这条视频点赞破了50万,评论区直接炸锅。
"这不就是欺负老实人吗?人家摆摊碍着谁了?"
"路都没法走了!城管是吃干饭的?"
两拨人吵得不可开交,连带着#青岛烟火气该不该管#的热搜蹭蹭往上窜。
咱先掰扯清楚概念。所谓的"站街经济",说白了就是流动摊贩扎堆经营。这事儿青岛不是头一遭,但2024年《城市管理新规》出台后,矛盾突然激化了。
三个关键矛盾点:
1️⃣ 市民要便利 vs 市容要整洁
2️⃣ 摊主要生存 vs 商铺嫌抢生意
3️⃣ 管理成本高 vs 税收难征收
举个实在例子:李大姐在万达门口卖煎饼六年了,供着俩孩子上大学。她说:"咱也不想占道,可商场里月租八千谁交得起?" 对面奶茶店陈老板却直拍大腿:"他们成本低卖得便宜,我这儿客人都被截胡了!"
这回政府反应倒是快,3月26日就开了发布会。重点划起来:
🔹 新增12个"潮汐摊位区",配备智能垃圾桶
🔹 推行"错峰经营证",早市夜摊分开管理
🔹 给合规摊主发电子发票机,纳入税收体系
最绝的是那个"烟火气指数"大屏,实时显示各商圈的人流、卫生、投诉数据。你猜怎么着?试行首周万达片区客流量反增了30%,环卫大爷说垃圾量反而少了——因为智能督导系统会语音提醒乱丢垃圾的人。
跟几位常客聊了聊,发现这事不能非黑即白看:
"下班顺道买个菜多方便,超市排队得半小时起"——住海景公寓的王阿姨
"这些小吃才是青岛味儿,商场里都是连锁店"——95后游客小刘
但也有人吐槽:"上周买的炸串害我拉肚子,找人都找不着"
说实话,这事儿让我想起小时候的庙会。现在城市越来越精致,可总感觉少了点人气儿。政府这次搞的"疏堵结合"算是摸着石头过河,但有三件事得注意:
1. 别让科技冷了人心,扫码支付方便,可别把大爷大妈的生计给扫没了
2. 食品安全底线得守住,建议搞个"摊位红黑榜"
3. 听听年轻人的创意,搞点文创市集说不定能成新景点
你看台东夜市不就成功转型了?既保留了老味道,又加了灯光秀和打卡墙。万达这片要是整好了,说不定能带火整个商圈。
最后说句实在的:城市治理就像炖海鲜,火候过了肉就老,火候不到腥味重。青岛这回能不能端出这盘好菜,咱就等着看年底的"烟火气报告"吧!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