扬州夜生活约炮现象大调查:年轻人到底在想啥?
哎呦喂!最近朋友圈突然刷到好多"扬州XX约炮"的八卦,搞得我手机差点摔地上。这到底是个别案例还是普遍现象?2025年3月25号这天,我决定扛着采访机去文昌阁附近转悠,跟三十多个年轻人唠了整宿,还真发现不少门道。
说真的,现在打开手机社交软件,三公里内能刷出二十多个"约吗"的动态。上个月有个00后姑娘小张跟我爆料:"现在谈恋爱太麻烦,直接约炮省事呗。"她手机里装着七八个交友APP,最夸张时候一天能见三个网友。
不过这事吧,得掰开揉碎了看。扬州大学社会系王教授给我看了组数据:2025年扬州18-35岁群体中,34%承认有过短期亲密关系。但有意思的是,这里面62%的人其实更想要正经恋爱。
在虹桥坊酒吧街蹲点时,听到不少黑话:- "喝茶"=开房- "看星星"=夜不归宿- "拼车"=找人分摊房费有个95后调酒师跟我比划:"现在正经说约炮的都out了,得用这些暗语才显得有格调。"
不过也有清醒的。在珍园碰到个穿汉服的妹子小刘,她翻着白眼说:"十个说要谈感情的,九个最后都直奔主题。现在我都直接问'你是想走流程还是走心',省得浪费时间。"
跟心理咨询师老李聊到这个,他掰着手指给我数:1. 工作压力大没时间经营感情2. 短视频把耐心都刷没了3. 房价太高不敢想未来4. 老一辈婚姻负面案例太多
但东关街卖糖人的王大爷有不同看法:"我们年轻时候也疯,只不过现在有手机藏不住了。"这话倒让我想起个数据——扬州民政局统计,2025年闪婚闪离率反而比五年前降了7%。
在采访的32人里,有19人坦言事后感到空虚。有个程序员小哥说得实在:"就像天天吃外卖,突然想念家里煮的白粥了。"更麻烦的是安全问题,苏北医院皮肤科医生说,今年梅毒病例比去年多了23%,约炮后检查的年轻人能占门诊量四成。
不过也有例外。认识对95后小夫妻,居然是在约炮软件认识的,现在孩子都两岁了。女方笑着说:"当时就想找短期,结果发现三观意外合拍,这谁能料到?"
说实话,刚开始做这个选题挺抵触的。但跑完整个调查,倒觉得没必要一棍子打死。现在年轻人活得明白着呢——知道要什么、能承担后果、做好防护措施,这种清醒比稀里糊涂谈恋爱强多了。
倒是那些软件平台该管管了,整天推送"附近美女在线"的弹窗,这不是变相煽风点火么?还有家长也别光骂,想想自家孩子为什么宁可约炮也不谈恋爱,这里头的水深着呢。
最后说句掏心窝的:约炮就像吃火锅,偶尔解馋可以,天天吃准得闹肚子。感情这事吧,终究得小火慢炖才有滋味,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?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