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仁阁毕业:这届年轻人怎么把传统文化玩出新花样?

2025-04-05 05:47:16 | 来源:碎了营族新闻网
小字号

唐仁阁毕业:这届年轻人怎么把传统文化玩出新花样?

哎,您听说过最近火出圈的"唐仁阁毕业季"吗?就上周五(2025年3月25日),北京798艺术区突然冒出来上千号穿汉服戴学士帽的年轻人,不知道的还以为穿越回唐朝科举放榜现场了。这事儿可把路过的外卖小哥都看懵了,有位大爷还特意掏出手机问:"姑娘,你们这是拍电视剧还是搞行为艺术啊?"


🎓 当汉服撞上毕业袍,这事靠谱吗?

要说这帮年轻人可真会整活!他们身上那套行头,乍看像影视城群演,仔细瞧才发现暗藏玄机——交领右衽的汉服外头套着西式学士袍,腰间挂着3D打印的玉环禁步,走路时还会发出智能提示音:"兄台留步,您已偏离导航路线50米"。这混搭风,您别说,还真有点"赛博国潮"那味儿。

现场有位叫李小冉的毕业生给我算账:"租套普通学士服80块,租汉服得200起步。不过咱们唐仁阁有独家福利,提前三个月预定能免费用AI试穿系统,我挑了六种不同朝代的款式,最后发现还是明制马面裙最显腿长。"说着还掏出手机给我看她的虚拟形象建模,嚯,连发髻上的步摇都能模拟光影效果。


💡 年轻人图啥?不就是图个仪式感嘛!

要说这事儿背后...咳,说顺嘴了,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这就是Z世代在给自己造仪式感。您看现在普通大学毕业照,清一色蓝袍子配红领带,往行政楼台阶上一站,咔嚓完事。可唐仁阁这群孩子,愣是把毕业典礼办成了沉浸式国风大秀。

他们搞了个"五礼通关"的流程:1. 正衣冠:用AR技术检查服饰穿戴是否规范2. 拜师礼:向AI生成的"数字夫子"行揖礼3. 点朱砂:改用可水洗的智能荧光颜料4. 授文凭:装在竹简造型的电子墨水屏里5. 射天地:用激光弓箭玩互动游戏

现场最绝的是那个智能香炉,能根据毕业生专业释放不同味道——学中医的闻到艾草香,学计算机的居然飘出咖啡味!有个学材料工程的男生吐槽:"早知道应该设置成烧烤味,这都下午两点了还没吃上饭呢。"


🤔 老传统遇上新技术,会不会水土不服?

说实话,刚开始听说要搞"科技国风毕业季",好些家长直摇头。王大妈拉着我说:"这不胡闹吗?我们老家祠堂祭祖都不敢这么折腾。"结果她闺女反手就给她看现场直播——老爷子老太太们在全息投影的《千里江山图》前跳广场舞,旁边还有机器人茶艺师给续茉莉花茶。

不过话又说回来,这种创新确实存在争议。民俗专家张教授在直播连线时就说:"用无人机放孔明灯确实环保,但少了手写祈愿笺的过程,总觉得缺点人情味。"这话倒是提醒我了,现场还真有个姑娘坚持用毛笔写毕业感言,结果宣纸刚碰到电子竹简,"歘"一声就被扫描成NFT数字藏品了。


🌟 要我说,这事成不成得看后续

逛完整个毕业市集,我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:每个文创摊位都配着块透明屏幕,扫码就能看商品背后的历史故事。有个卖改良褙子的摊位,老板是学供应链管理的毕业生,他说现在汉服退货率比普通衣服高30%,主要卡在尺寸问题:"所以我们开发了智能量体舱,站进去转一圈,连你驼背的角度都能测出来,保准做出最贴身的版型。"

转悠到傍晚,碰见活动发起人陈默。这位95后海归说话带着硅谷味儿:"我们测算过,这场活动的碳足迹比传统毕业典礼减少42%,因为所有物料都能循环使用。您看这红毯,其实是去年双十一快递袋改造的..."说着他突然掏出个印章往我采访本上按,"这是我们设计的防伪logo,下次凭这个章,买汉服能打八折!"


要说这场唐仁阁毕业季给我的震撼,倒不是那些花里胡哨的黑科技。您看那帮孩子在数字水墨画前比剪刀手,在智能编钟旁边开直播,这种把传统文化"盘活"的劲头,可比博物馆里冷冰冰的玻璃展柜带劲多了。下次要是有人再说"年轻人不懂传统文化",您直接把这篇报道甩给他——瞅瞅,这届后浪正用自个儿的方式,把老祖宗的智慧接着往下传呢!


(责编:admin)
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