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州洗大背:一场让老城 脱胎换骨 的民生实验
你听说过"洗大背"吗?不是澡堂师傅给人搓背,而是楚州新区2025年搞出的新名堂!这事儿得从3月25号说起,街坊们大清早就被施工队的动静闹醒了,挖掘机"突突突"地开进老城区,可这回不是拆迁,您猜怎么着?是要给整个片区来个"深度清洁大保健"!
简单来说就是"三洗一换":洗街道、洗管网、洗空气,换新公共设施。城建局老刘操着楚州腔跟我们掰扯:"咱这老城就像穿了几十年的棉袄,里子面子都得拾掇!"这话糙理不糙,您瞅瞅东门街那些泛黄的外墙,还有动不动就爆管的下水道,是该好好整治了。
不过最抓眼球的要数全自动道路清洗车,这家伙凌晨三点开工,把柏油马路搓得能照见人影。有早起遛弯的大妈打趣:"这路干净得,我都不敢随地吐瓜子壳了!"
项目总投资3.2亿,其中六成来自新能源补贴——楚州去年刚建成的风力发电矩阵派上大用场了。剩下的政府出三成,商户凑一成。开杂货铺的王老板咧着嘴笑:"每月多交200块卫生费,值!客人都说咱店门口苍蝇都不落脚了。"
但也不是没争议。有人在市民论坛吐槽:"有这钱不如多盖几所学校?"环保专家李教授倒看得明白:"现在花的是小钱,等雾霾天少了,医院呼吸科开支自然降下来,这叫健康投资!"
最绝的是无人机空气监测系统,实时显示PM2.5数据。现在大爷大妈见面不问"吃了吗",改问"今儿空气质量几个灯?"绿码通行,黄码注意,红码劝返,整得跟防疫似的!
就拿西门菜场来说,改造前污水横流,改造后装了自动排水沟,鱼贩老张比划着:"以前杀条鱼要垫三块砖,现在直接在水槽边操作,省事!"数据更有说服力:- 商户月均用水量下降40%- 环卫工人日工作时长缩短3小时- 沿街商铺租金涨了15%
不过也有翻车案例。南巷口那排仿古灯笼,刚装上三天就被野猫抓破五盏,气得居委会大妈直跺脚:"这帮小祖宗,专挑贵的挠!"
我们随机采访了二十位居民,画风是这样的:- "早该整治了!"(12人)- "折腾人!"(5人)- "关我屁事"(3人)
最有意思的是修鞋匠赵师傅,他指着新换的便民座椅嘟囔:"光屁股坐石凳?硌得慌!好歹加个木垫子..."这话第二天就传到城建局耳朵里,您猜怎么着?三天后真给所有石凳加了藤编坐垫!这事儿,可真不是吹的!
项目总工钱明透露,下一步要搞"家家都是发电站"计划。简单说就是给每户装微型风力发电机,用不完的电能卖给电网。"到时候家家户户躺着赚钱,空调随便开,电费倒着找你要钱!"这话说得,听得人心里直痒痒。
不过也有清醒的,社区网格员小陈提醒:"别光盯着高科技,得教会老头老太用智能设备。昨儿还有大娘对着太阳能充电桩拜菩萨呢!"
要我说啊,这"洗大背"就像给城市做SPA,光鲜亮丽固然好,关键得按准穴位。楚州这步子迈得不算小,但方向是对的。您想啊,环境好了人才愿意来,人来了经济才能活,这才是良性循环。再说了,谁不愿意自家门口干干净净的?这事儿,您品,您细品!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