惠阳新圩约场小巷子的前世今生:这条街藏着多少人的青春?

2025-04-05 05:51:59 | 来源:避某能种新闻网
小字号

惠阳新圩约场小巷子的前世今生:这条街藏着多少人的青春?

(拍大腿)你听说过惠阳新圩约场小巷子吗?就是那条夹在两排骑楼中间、宽不过三米的青石板路?2025年3月25号这天,整条街突然被围得水泄不通,街口支起了"历史风貌保护区"的金属牌。老街坊们端着搪瓷杯在门口看热闹,年轻人举着手机来回拍抖音——这条沉寂了二十年的老巷子,咋就突然成了网红打卡地?


🔥 老巷子大变身:从破旧到新潮

要说这约场小巷子,那可是新圩镇的老底子。上世纪八十年代,街边清一色是竹编作坊,空气中飘着篾片的清香。后来工厂外迁,商铺倒闭,就剩下些老住户守着祖屋。去年镇政府突然搞了个"微改造"计划,既不拆老房子,也不赶原住民,就是把外立面翻新,给石板路铺上防滑条,还装了仿古路灯。

(挠头)你问为啥要改造?分管城建的陈副镇长跟我说得实在:"现在年轻人节假日都往深圳跑,咱们总得留点让人记得住乡愁的地方吧?"别说,这招还真管用。现在巷子里既有卖竹编的老手艺人,也冒出了七八家咖啡店,最绝的是有家奶茶店把竹编杯套做成了非遗周边,一个月卖出三千多套。


🚶♀️ 走,带你去见见巷子里的人

在12号门牌前遇见了张大爷,他正坐在竹椅上编簸箕。"我在这条巷子住了六十年咯,以前街坊都是‘哗啦哗啦’编竹器的声音,现在变成‘叮咚叮咚’的收款提示音喽。"老人嘴上这么说,手上却利索地把新编的竹篮挂上门头——他家现在改成了手作体验馆,周末能接待二三十个游客。

往巷子深处走,90后姑娘李小姐的咖啡馆特别显眼。她特意保留了老宅的雕花木门,柜台是用旧门板改的。"刚开始我爸死活不同意,说开咖啡馆不如租出去收房租。"她边拉花边笑,"现在天天有老街坊来蹭WiFi,顺便帮我招呼客人,昨天王婶还自学了怎么用咖啡机呢!"


💡 老城改造的AB面

说实话,这种改造模式确实聪明:- 保留原生态生活场景:不搞大拆大建,原住民照常过日子- 新旧业态自然融合:竹器店隔壁就是剧本杀馆(🤯没想到吧)- 社区自发管理:成立了商户联盟,垃圾分类做得比新建小区还好

不过也有让人担心的地方。上周五晚上,我就亲眼看见几个网红为了拍短视频,差点把人家晾在门口的老棉被扯下来。居委会林主任倒是看得开:"总要有个磨合过程,我们准备在巷口立个《邻里公约》,再搞个共享储物柜给游客放拍摄设备。"


🌇 站在巷口看未来

转过巷尾的百年老榕树,突然听见"吱呀"一声——是28号的刘阿婆在教游客包客家糍粑。阳光透过新装的玻璃天窗洒在青石板上,空气里糅合着咖啡香和艾草味。这种奇妙的和谐,大概就是老城改造最理想的状态。

要说个人看法,我觉得这种"温柔更新"比推倒重建强多了。既留住了乡愁,又创造了新机。不过得注意别让商业味太浓,上次去某个古镇,整条街都是轰炸大鱿鱼的味道,那才叫毁气氛。希望约场小巷子能守住这份烟火气,让百年骑楼下永远飘着竹香和笑声。


(责编:admin)
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