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山民众市场附近有站街吗?2025年实地探访实录
哎,这事儿得慢慢说。最近刷短视频总看到网友在问:"中山民众市场那块儿现在还有站街的吗?" 巧了不是,我上周刚去那边转悠过,今天就带大家看看2025年3月25日的真实情况。
要说民众市场这片儿,那真是老城区的活化石。早上八点,肠粉店的蒸汽混着海鲜档的腥味,三轮车叮铃哐啷地挤过三米宽的老街。我特意在巷子口观察了半小时,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——街坊们现在见面打招呼都改词了:"你家租客最近没被查暂住证吧?"
不过重点来了,绕着市场走三圈,确实没看到传闻中的"特殊工作者"。倒是在五金店门口撞见两个穿制服的辅警,正跟卖凉茶的大姐唠家常。大姐说得实在:"早两年确实有外地姑娘在这转悠,去年社区搞了便民服务中心,你看现在连乱贴小广告的都少了。"
Q:那现在完全绝迹了吗?
A:这事儿吧,就像你家楼下烧烤摊,整治严的时候看不见,管理松了可能又冒头。不过据我这三天蹲点观察,白天肯定没有,晚上嘛...嘿嘿,你懂的。
要说变化最大的,得数去年刚完工的"骑楼灯光工程"。现在晚上七点半,整条街的霓虹灯准时亮起,游客举着手机拍vlog的比本地人都多。开糖水铺的刘叔给我算过账:"现在铺租涨了四成,但营业额翻了三倍,谁还干违法生意啊?"
不过也有暗流涌动。我在采访中发现,有些房东把阁楼隔成胶囊公寓,租给刚毕业的大学生。社区网格员小王偷偷告诉我:"上月排查时发现两家没登记的二房东,现在都装上人脸识别门禁了。"
在社区警务室泡茶时,干了二十年的民警老张掏心窝子说:"现在搞'天眼+地网',重点区域每半小时自动生成热力图。去年这时候接警记录还有每月十来起治安案件,今年三月到现在才三起——还都是手机被偷的小案子。"
不过他也提到,有些灰色产业转战线上平台了。"就像打地鼠,这边按下去那边又冒头。上个月刚端了个用外卖软件接单的团伙,抓现行时嫌疑人手机还在播着《狂飙》呢。"
说实话,城市发展这事儿就像熬汤,火候太猛容易糊,火候不够又不入味。现在政府推的"15分钟便民生活圈"确实让老城区焕发新生,但租金上涨也逼走了不少老街坊。要我说啊,整治站街现象不能光靠驱赶,得多创造正经就业岗位——比如那个新开的社区食堂,不就招了六个单亲妈妈当帮厨吗?
为求真相,我特意在周六凌晨杀了个回马枪。你猜怎么着?烧烤摊倒是热火朝天,但巡逻警车闪着灯缓缓驶过主干道。骑电驴的外卖小哥跟我说:"现在接夜单都要实名认证,前几天有个客人让我代买香烟,平台直接弹警告提示。"
不过转角遇到个有意思的事:三个穿汉服的姑娘在拍夜景,跟旁边等活的代驾师傅聊得火热。师傅打趣道:"现在想在这片儿搞事情,得先过我们这些'编外哨兵'的关!"
最后说句实在的,城市管理就像打理老房子,不能光刷墙面不管地基。现在民众市场周边确实干净了不少,但要彻底解决问题,还得政府、商户、居民三方拧成一股绳。毕竟啊,谁不想自家门口既热闹又安全呢?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