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州连江县城哪里有站巷子的?这条老街藏着连江人最地道的烟火气

2025-04-04 09:38:27 | 来源:不今份红新闻网
小字号

福州连江县城哪里有站巷子的?这条老街藏着连江人最地道的烟火气

"你们晓得伐?连江县城最热闹的巷子早就不是解放路啦!"住在通济桥边的王阿姨边择菜边说。2025年3月25号这天,我特意起了个大早,跟着导航在巷弄里七拐八拐,就想亲眼看看传说中的"站巷子"到底长啥样。

🚶♂️📍站巷子到底在哪儿?

说实话,我一开始也迷糊——地图上根本搜不到"站巷子"这个地名。问了三个本地人,答案居然都不一样!最后还是路口修自行车的老陈给指了明路:"现在年轻人都叫八一六北路,我们老一辈还是习惯喊'站巷子',你往县医院后门那条斜坡走就对了。"

顺着老陈指的方向,果然在县医院后门发现了这个隐藏副本。青石板路面上还留着独轮车压出的凹痕,两边的骑楼外墙新刷了白漆,但二楼的木雕花窗还保持着原汁原味的民国风情。要不说本地人机灵呢,他们把"站巷子"这个老地名悄悄保留在了日常对话里。


🕰️这条巷子凭什么能活过百年?

站在巷口数了数,短短200米的老街居然挤着18家店铺,最老的字号可以追溯到1938年。做线面的林记传了四代人,现在的老板娘阿芳姐边扯面边跟我唠:"以前这条巷是连江到福州的必经之路,挑夫、商贩都要在这歇脚,站巷子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。"

据连江县志记载,上世纪三十年代这里每天要接待300多辆独轮车。现在的老住户还记得,八十年代每天清晨五点,整条巷子就响起"哐当哐当"的竹扁担声——那是赶早市的商贩在卸货。


🍜烟火气里藏着的连江味道

要说站巷子现在的王牌,还得数那些开了几十年的老店:- "依珍鱼丸"的鲨鱼羹每天限量200碗,去晚了只能闻香味- "阿胖元宵"的咸元宵里包着现剥的蛏子肉,咬一口鲜得眉毛跳- 最绝的是"没名扁肉",开了38年连招牌都没挂,食客却能从早上六点排到晌午

我特意蹲点了三天,发现个有趣现象:早上七点是学生党抢扁肉,九点变成买菜大妈聚会,中午白领们开着特斯拉来吃鱼丸。新老食客在油腻的木桌边拼桌,倒有点"赛博朋克混搭古早味"的意思。


🌟老巷新生的秘密武器

2024年连江启动老城改造时,站巷子差点被划入拆迁范围。后来是社区搞了个"记忆银行"活动,收集到2000多张老照片和83个口述故事,硬是把这条巷子保下来了。现在墙上还挂着扫码就能听的语音故事,扫到第三个二维码,居然能听见八十年代爆米花机的"嘭嘭"声。

更绝的是巷尾新开的"时光杂货铺",货架上摆着煤油灯、搪瓷缸这些老物件,旁边却配着无线充电器。老板阿强跟我说:"有些外地游客专门来找'站巷子'打卡,上个月还有个抖音网红在这拍了三天vlog。"


🤔老巷子真的能活下去吗?

看着巷子里穿汉服拍照的姑娘和端着单反的老外,我突然想起林记线面店墙上的价目表——最贵的全家福线面才卖15块。问阿芳姐不怕被网红店挤垮吗?她笑着指指门口排队的老街坊:"这些依伯依姆吃了半辈子,要是突然卖30块一碗,他们能把我店门拆了信不信?"

县文旅局的小郑偷偷给我算过账:去年站巷子商户平均营业额涨了40%,但租金只涨了5%。"我们学成都宽窄巷子搞'以商养巷',网红奶茶店每卖一杯捐两毛钱给老店修缮基金。"说着他指了指头顶新换的仿古灯笼,"这就是用基金的钱换的"。


走到巷子尽头的土地庙,香火盆里还冒着青烟。守庙的依伯往我手里塞了块贡糖:"后生仔,别光拍那些花里胡哨的,有空去数数墙角的石碑,光绪年间的呢!"突然发现手机相册里全是美食照,这才惊觉自己也被烟火气带跑偏了。

要说个人看法,现在很多城市的老街改造就像给老太太打玻尿酸——光鲜是光鲜了,魂却丢了。但站巷子倒像会太极拳的老先生,新旧招式耍得行云流水。连江人这份"既要烟火气又要WiFi信号"的智慧,还真不是盖的。下次谁再说老城区活该被淘汰,真该带他来站巷子看看——这儿连流浪猫都知道蹲在网红咖啡店门口讨小鱼干呢!


(责编:admin)
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