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郊到家 黑話:2025年最讓人傻眼的服務業暗號
🤔 你聽過「東郊到家黑話」嗎?別急著搖頭,我上禮拜第一次聽到時也是滿頭問號。就在2025年3月25號下午兩點半,微博突然爆出#東郊到家師傅暗語#的熱搜,點進去全是消費者曬出的奇葩對話截圖——有人預約按摩卻收到「今晚要放煙花」,叫個保潔居然被問「要不要開派對」......
這事得從東郊到家去年推出的「效率提升計畫」說起。平台要求師傅們每單接單速度必須壓在30秒內,結果催生出一套讓人哭笑不得的縮寫文化。比如:- 「大風吹」=送餐延遲(來源是外賣小哥等紅燈時被風吹亂髮型)- 「閃電俠」=加急單(但要收1.5倍費用)- 「開盲盒」=隨機派單(師傅最討厭的任務類型)
有個叫林小姐的受訪者跟我吐槽:「上個月叫了個通馬桶的,師傅來電就問『要普通打掃還是深度清潔』,我心想通個馬桶還要分等級?結果普通版是通馬桶,深度版是連洗手台都幫你刷!」😂
我在採訪時拿到份「行業秘笈」,裡頭記載的暗語比諜戰片還精彩:1. 「老地方見」=送到物業櫃檯2. 「帶傘」=需要開發票3. 「加冰」=客戶態度差要小心最絕的是某位不願具名的保潔阿姨透露:「要是客戶備註『家裡有寵物』,我們內部會寫『動物園單』,意思是可能要清理滿地貓毛狗毛。」
這事能鬧上熱搜,其實早有預兆。3月初就有網友在知乎發文《你們遇到過說話像特工的服務人員嗎》,當時還被當成段子看。直到25號當天,某位Vlog博主拍下全程——她預約的按摩師進門就問:「今天走常規流程還是特殊流程?」(後來才知道常規是60分鐘基礎套餐,特殊是加鐘)
東郊到家官方在當晚8點火速發聲明,承認存在「非規範溝通方式」,但強調這是「基於提升服務效率的臨時方案」。有意思的是,他們的公關總監王先生受訪時脫口而出:「我們會儘快統一話術標準,避免再出現『雞同鴨講』的情況。」哎喲,這不就是活生生的黑話案例嗎?🐔🦆
我在街頭隨機採訪發現:- 年輕群體覺得「挺酷的,像玩密室逃脫」- 中年用戶直接炸鍋:「我花錢還要猜謎語?」有位大爺的吐槽特別精闢:「上次叫修空調,師傅問『要自然風還是人工風』,我以為是新功能,結果就是洗濾網和加氟的區別!」
根據第三方機構的調查:- 80%的50歲以上用戶要求「取消暗語」- 18-25歲用戶中67%表示「有意思,但別影響服務」- 最誇張的是,有12%的師傅承認「曾因誤會暗語跑錯地址」
說實話,這種黑話文化有利有弊。好的方面是確實提升了接單效率,師傅們用「閃電俠」比打「加急單」快多了。但問題在於,很多暗語根本沒考慮用戶體驗。就像前幾天我朋友遇到的狀況——她預約寵物洗澡,客服回覆「目前只剩貓頭鷹時段」,嚇得以為要給貓裝翅膀,結果只是下午3-5點的代號......
東郊到家要是能把這套系統優化下,比如在APP裡加個「黑話翻譯器」,或者培訓師傅們用暗語前先跟客戶確認,說不定能變成特色服務。現在這樣搞得像地下黨接頭,難怪大爺大媽要投訴。你們說,這年頭叫個上門服務還得先破譯密碼,是不是有點太燒腦了?🤯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